典故“三箭定天山 ”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释义用法唐薛仁贵领兵攻打天山一带的九姓突厥,战斗中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破胆投降,又安抚余众,天山遂定。军中作歌,称颂他的功绩。后以此典赞誉武将功勋; 也指平虏定边的雄心壮志。
用典形式
【三羽箭】 宋·辛弃疾:“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三箭歌】 元·耶律楚材:“服心不用七擒策,御侮何劳三箭 歌。”
【天山矢】 清 ·张尚瑗:“雄非天山矢,险异蜀门剑。”
【天山箭】 宋·范成大:“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金·元好问:“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歌三箭】 宋·张元干:“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蛙。”
【三矢平虏】 唐·白居易:“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三发定边】 明 ·高启:“三发定边归,菔中休满插。”
【弓挂天山】 宋 ·杨万里:“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
【天山三箭】 宋·苏轼:“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清 ·丘逢甲:“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天山挂弓】 元 ·萨都拉:“掉头青海无传箭,天山挂却乌角弓。”
【白衣三矢】 宋·苏轼:“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壮夫三箭】 宋·陈与义:“壮夫三箭功名手,儒士百篇藜苋肠。”
【一射天山空】 明 ·陈子龙:“何不拂君大羽箭,仰天一射天山空。”
【一箭定天山】 唐·李益:“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 宋·乐雷发:“何人丸泥封函关? 何人三箭定天山?”宋·陆游:“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元·耶 律楚材:“未得一言安海内,已输三箭定天山。”
【壮士入关歌】 宋·陆游:“未试神仙餐玉泫,且赓壮士入关歌。”
【神箭定天山】 唐·胡曾:“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
韩愈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
-
踏莎行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
总体 这首诗是“以诗代书 ”诗人从京口(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附近扬子江暮秋时节的肃杀景象缓缓写起,从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独居越乡的客愁,进而怀想起远在湖北襄阳的友人孟浩然。全诗在结构上层层引进,步步深入,读来如友人晤谈,娓娓情深。 这是一首
-
【评析】 古代对联。出自清·周希陶编《重订增广》。 上联是说人生在世,欲念难免,诸如食欲、色欲、财欲、权欲等等。但从修性养生的角度来说,则要注意欲望的适度。明代养生学家也说: “珍五脏六腑之精,避七情
-
名言: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注释: 端: 开始。 句意: 爱自己是仁义的开始, 可因此而推及到爱他人。 出处: 宋·王安石《荀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燕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带燕的诗句,带“燕”的诗句,带有燕字的古诗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2、燕山
-
欧阳修:有美堂记 欧阳修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
-
李白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
-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