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八绝句(选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张问陶
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
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清人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传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建都南京的南明弘光朝灭亡的历史悲剧。金陵乃六朝故都,秦淮本歌舞之地。福王朱由崧于此即位,君臣寻欢作乐,荒淫无耻,朝政腐败透顶,结果只有一年时间,就被清兵攻陷,南京政权垮了台。诗的开头,“竟指秦淮作战场”,寓有深刻的讽刺意味。孔氏桃花扇曾自述,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李香君绝色美人,侯方域一代才子,传奇即借侯、李的爱情离合,写南明家国兴亡之事。一、二两句以极精练的语言,概括了桃花扇传奇的思想内容和剧情实质。
桃花扇传奇以侯、李为主人公而展开故事情节,诗的三、四两句则就两位主人公的思想表现而作评论。侯、李爱情原是以共同反对阮大铖等祸国殃民的阉党余孽的斗争为基础的。起始,阮大铖为收买侯方域,暗中出钱置办妆奁送给香君,以促成侯、李婚姻,但遭到李、侯的拒绝;后来阮大铖依附大学士马士英,继续迫害侯、李。权贵田仰要迫娶香君,香君以首触壁,血溅与侯方域定情的诗扇。剧中却奁、守楼两出,极写李香君的有为和有守,表现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与气节。相比之下,剧中人侯方域已显得有些软弱。不久,清军破南京,侯、李在栖霞山中相会,共约出家,传奇就以侯、李的归山入道结局。
虽然孔尚任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而写成桃花扇的;可后来现实生活中的侯方域,比剧中人更差劲。他在明朝时已应过科举;入清以后,于顺治八年又应河南乡试,中了副榜举人。这位复社中坚、名重一时的侯公子,其民族立场并不坚定,“两朝应举”,这可是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呀!“忍对”,就是不忍对、愧对的意思。侯方域后来的这一丧失民族气节的举动,如何对得起血溅桃花诗扇的李香君呢?曾记否,定情诗扇上不是题着“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之句吗?如今还能忍心对桃花而说香君吗?“李香”即李香君,亦隐含桃李不改芬芳之意。
这“读桃花扇传奇”,实是一首咏史诗,它以读剧所感的形式表现诗思。诗人能联系侯方域这一历史人物后来动摇、变节的事实,在对剧中人侯李的贬褒中,突出了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这既弥补了孔尚任原剧在这方面的欠缺,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在艺术上,此诗纯是议论,以见解的高卓取胜;但因借助了剧中人的形象,还是议论中富于情韵。
-
《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
凌晨有客至自西,为问诗老来何稽。京师车马曜朝日,何用扰扰随轮蹄。面颜憔悴暗尘土,文字光彩垂虹霓。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语言虽巧身事拙,捷径趾蹈行非迷。我今俸禄饱余剩,念子朝夕勤盐齑。舟行每欲
-
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
《阿金》是鲁迅的一篇小说。它通过一个女子阿金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这个故事承载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愤懑与思考。阿金的悲惨命运让人深思,鲁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形象,同时也指出了封建制度对人类的摧残。阿金的遭遇象征了卑微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爱与自由的愿望难以实现。鲁迅将现实艺术与批判性思考相结合,使《阿金》成为一部令人触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成就。
-
古文观止·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
-
《涅于浑浊而不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清·郑燮 2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 3 。今日晨起无事,扫地焚香,烹茶洗砚,而故人之纸忽至。欣然命笔,作数箭兰、数竿竹、数块石,
-
高一抒情散文1森眠是南方姑娘,阴冷多雨的秋季是森眠最爱的季节,没有北方秋天的寒冷萧瑟,反是多了几分感伤的味道。而森眠也是这样一个感性的人。森眠对喜爱的事物有一种狂热而盲目的追求,比如明星,这就可以从孩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意思】相问:问起我的情况。冰心:心像冰那样纯洁,比喻心地光明、 思想高尚。玉壶:晶莹透明的玉做成的壶。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