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圯桥进履”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史记 · 留侯世家:“ (张)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yi) 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汉书·张良传亦载。
释义用法张良 (字子房) 在下邳桥上遇见一老翁 (黄石公),老翁命张良下桥捡鞋,并给他穿上,张良虽然有些不快,但仍一一照办了,老翁笑而去。后授与张良兵法。后用此典表示尊老受教,或表现尚未得志显达。参见“黄石传书”。
用典形式
【取履】 宋·陆游:“谷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堕屦】 唐 ·杜牧:“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杯。”
【跪履】 唐 ·杜牧:“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宋 ·苏轼:“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圯上履】 宋·张炎:“壮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沟中木。”
【圯桥屦】 清·吴伟业:“惜哉博浪锥,何如圯桥屦。”
【黄石履】 唐·刘禹锡:“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圯桥进履】 清·朱彝尊:“博浪飞锥后,圯桥进履年。”
【圯桥履坠】 清·赵执信:“席门高车集,圯桥敝履坠。”
【圯上逢黄石】 宋·苏轼:“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
与雾凇重逢前几天间断下雪,气温忽冷忽热,忽化忽冻,忽雪忽冰,虽然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但是走在路上听着踏雪软绵绵的咯吱声,心情就别提
-
《辍耕录》 《辍耕录》30卷,元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浙江黄岩人。元末投考进士未中,即弃去不为,而究心于文史之学,隐居松江乡村,从事著述,作品甚多。《辍耕录》撰于元末,卷首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
-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八首古诗词(《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8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八首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8首),初三语文下册书课后八首诗,鲁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古诗词有哪8首。⑴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⑵ 月下独酌李白
-
名言: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 注释: 强(qiang): 迫使, 勉强。蔽: 不明之处。 句意: 善于进行启发教育的人, 应当依据对方明白事理的状况而逐渐使之通晓, 切勿勉
-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三首 》其三。 【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 【意思2】 身上虽然没有凤
-
山西从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竿上鲸鲵犹未掩,草中狐兔不须惊。东州赵叟饮无敌,南国梅仙诗有声。向不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
通籍三公后,监州五岭深。欲知明主意,将慰远人心。岁计多藏药,舟行不废琴。归书清白最,宁问橐中金。
-
《角招》·姜夔 姜夔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映照,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之。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
-
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或西晋竹林诸贤托杯酒自放之意,予不敢知。 ○明·臧懋循《元曲
-
人在病中,身子虽不能自主,思致却纷乱无际、格外活跃。时令正值初冬,窗外又飘飞起一天白雪。这凝噎相对的一刻,与“昨岁”在镇江“北固楼”的兄弟话别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