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事问 孔子》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述要] 孔子进周公庙,遇事都发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叔梁纥之子懂礼呢?他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后便说:“这正是礼呀!”
[事主档案]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六十八岁时返鲁。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所谓“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在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美学上,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尊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自君抛我去,此物共谁尝。世上强欺弱,人间醉胜醒。自君抛我去,此语更谁听。
-
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风雨吴门夜,恻怆别情多。
-
《切切偲偲(si私),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切切偲偲(si私),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路》,良朋贤友
-
名言: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 注释: 彰: 明显。察: 考察。 句意: 考察他的言论、观看他的行动, 是善是恶就很明显了。 出处: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裴松之注引袁宏语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
《人不可以无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愧为湖外客,看此戎马乱。中夜混黎氓,脱身亦奔窜。平生方寸心,反掌帐下难。呜呼杀贤良,不叱白刃散。吾非丈夫特,没齿埋冰炭。耻以风病辞,胡然泊湘岸。入舟虽苦热,垢腻可溉灌。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中丞连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电脑高清桌面古诗词,内容包括怎么样在电脑桌面每天显示一首唐诗宋词,电脑锁屏古诗词是怎么弄的,用什么软件还是,关于电脑的古诗词。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纳整理 写景类古诗词名句归纳整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名言: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注释: 说(yue): 通“悦”, 喜爱。嗟(jie) 叹: 叹美, 发出叹美之声。 句意: 喜
-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②幸因西风吹,得与故人会。③君学梅福隐,余随伯鸾迈。④别後能相思,浮云在吴会。⑤ 作品赏析①主薄:唐代县置主薄,掌管文书。少府:县尉之别称。②汴河:即隋运河之通济渠。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