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yě):善于冶炼铸造的工匠。裘(qiú):皮衣。良弓:善于制造弓箭的人。箕(jī):簸箕。父亲会冶炼金属,儿子就能触类旁通,学会缝皮装;父亲会造弓,儿子就能依据原理,学会编簸箕。指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例】古人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铁匠铸铁以制器,其子必能缀裘以制衣;弓匠弯竹以制弓,其子必能屈柳以制箕。这是因为耳目濡染,触类旁通,易于成材的缘故。(网文梨园徽汉绍箕裘)
又作〔良弓之子,先学为箕;良冶之子,先学为裘〕
【例】古人立法,常有事在此而意在彼者,如:良弓之子,先学为箕;良冶之子,先学为裘。妇子之学歌舞,即弓冶之学箕裘也。(清·李渔闲情偶寄·习技·歌舞)【提示】“冶”不要写作“治”。
-
圣治章第九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1],无以加于孝乎[2]?”子曰:“天地之性[3],人为贵[4]。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
-
此词相当通俗浅白。上片描写诗人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则叙旅途夜宿时回忆和怀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满了一种凄清缠绵的感情。 诗人写离人早行,最为绝妙的莫过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两句,它只把几件具有代表
-
【诗人简介】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历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
-
【名句】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语出宋代陆九渊《鹅湖和教授兄韵》诗。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浩瀚大海;拳头大的石头堆积起来,就能成为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终究
-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
-
《秋海棠·念奴娇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吴恩
-
《菊花·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曹之谦数枝的皪照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 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古文观止·苏轼·范增论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
-
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