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鉴湖》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戴 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 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 子规声在白云中。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会稽县志引王羲之语),概括了鉴湖山水的美。鉴湖在今绍兴市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历代文人歌咏鉴湖之作颇多。戴昺夜过鉴湖艺术上与众不同的是,它不假雕琢,不事粉饰,径直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如实绘出鉴湖夜色的天然风采,以其本身的美而引人入胜。
诗题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诗人乘船夜过鉴湖。首句,“推篷”两字,暗示船身低矮狭小,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抬头“四望”,但见水天相连,茫茫无垠。诗人乘坐“一片蒲帆”之船,“正饱风”疾进。帆,是蒲草编织的,可见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字,既画出“蒲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又显示船行速度的飞快,用词准确传神。
“蒲帆”离湖岸不远了。岸边的山,隐隐约约浮现在视线之内。“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月轮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图景晦明不定,如真似幻。鉴湖清幽、瞬息多变的夜景,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蒲帆”继续飞驰。子规的啼声刺破夜空,传入耳鼓。这迹象说明: 船距岸越来越近了,天快亮了。循声望去,原来子规却隐藏在白云深处,迷离朦胧,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四句,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扬帆夜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山峦,浮动的白云,出没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声声。这一切图像,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吴雷发说诗菅蒯)的立体空间境界,画面形象随“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读此诗,恍若身临其境,夜过鉴湖,心胸为之一畅。二十八字中,“白云”二见,“山际”、“云际”各一见。文字的复出,造成回环的声韵,轻快的节奏,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
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自惭萧洒如猿鹤,却向周郎怨别离。
-
古文观止·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仕宦而至将相
-
摘要: 诗人用双关法,针对眼前景物,巧妙地传出了姑娘心中的恋情,语言含蓄,景中见情,形象生动。这两句诗颇为传诵,后人常引来用以表达恋情或某种感情。“晴”往往直接引作“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
-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 。”孔子曰: “求 (4) ! 无乃尔是过与 (5)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6) ,且在邦域之
-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作品赏析【鹤注】此广德二年秋作。《元和郡县志》:摩诃池在州城西。《通鉴注》:《成都记》云:摩何池在
-
经年都洛与君交,共许诗中思最豪。旧社更谁能拥鼻,新秋有客独登客。径兰欲谢悲零露,篱菊空开乏冻醪。纵使河阳花满县,亦应留滞感潘毛。
-
王介甫祭丁元珍学士文 我初闭门,屈首书诗,一出涉世,茫无所知。援挈覆护,免于阽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歌曲古诗词虞美人,内容包括推荐几首以古诗文为词的歌曲,如《虞美人》等~,《虞美人》诗歌鉴赏,求以古诗词为基础作成的歌曲,例如像虞美人这样的一首歌,请留下。《虞美人》赏析及思索 虞美人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