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贺新郎 夏景·苏轼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午转,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都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这是一首寓意高远、构思灵巧的词。开篇,清新、怡适的初夏气息扑面而来,接着便写一位美人。团扇在古典诗词里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汉成帝的女官班婕妤起初很受宠爱,后来成帝移情赵飞燕姐妹,失宠后作有怨歌行,全诗以秋扇见弃比喻自己被弃。所以在这里,从团扇暗示出这个妇女的身份。一个“弄”字,见出她心绪的寂寞无聊。
下片前半写石榴。“石榴半吐红巾蹙”,这句化用白居易的诗“山榴花似结红巾”,不过一个“蹙”字把石榴写得更真实,也更形象。上片写人的孤独很隐约,只从“枉教人、梦断瑶台曲”传出消息。至此才清楚点明:伴君者,如今惟有石榴花了。“秾艳”两句,借石榴花多、千叶重叠而花又复瓣,写她与浮花浪蕊不同,是情有所专、意有所钟的。可是连这样的石榴花到了秋天,也会凋谢,剩下的绿叶也禁不住秋风的摧残。写物(石榴)既写出了它的外部形态——“半吐红巾蹙”、“芳心千重似束”,形象生动。同时,透过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人的内心情态来——“又恐被、西风惊绿”。这就不仅是在写石榴花了,它表现出了人的精神境界,喻美人怕年华易逝而青春老去。
这首词从结构说,上片写佳人,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既写出了花的形,也写出了人的神,和谐自然。
-
[宋]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② 。 低徊顾影无颜色 ③ ,尚得君王不自持 ④ 。 归来却怪丹青手 ⑤ ,入眼平生未曾有 ⑥ 。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⑦ 。 一去心知更不
-
李商隐岳阳楼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
-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
《菊花·西江月咏丁香菊》咏菊花诗鉴赏 陈师道
-
《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讲述了宋微子及其子孙的兴衰史。该篇文章详细描绘了宋微子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家族的兴盛作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到宋微子家族的历史发展,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智慧。
-
(节自 《齐太公世家》) 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 ① 。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 “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初,襄公之醉杀
-
《浣溪沙》·欧阳修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是描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春景,也微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
-
晁端礼《行香子》晁端礼 晁端礼 别恨绵绵。屈指三年 ① 。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鬓 ② ,我已华颠 ③ 。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 ④ 。小庭幽槛 ⑤ ,菊蕊阑斑 ⑥ 。近清宵、月已婵娟 ⑦ 。莫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中国酒文化,内容包括古诗中的酒文化,古诗中的酒文化,古诗中的酒文化的演讲。百酒图在环境上,遵循“春饮宜郊,夏饮宜庭,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原则。如张正见的《饮酒》“当歌对玉酒,匡坐酌金罍。竹叶三清泛,
-
蛾索明及温,微躯扑烈火。 蒸乎灯油下,浸入灯油酰 自古人皆毁,余独道勇者。 弥留将亡际,得光亦得热。 又念古夸父,逐阳以免暮。 四千二万里,口渴毙旸谷。 舍命以求之:我生可爱许; 冰寒寂寞生,不似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