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西江月咏丁香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西江月咏丁香菊咏菊花诗鉴赏
陈师道
浅色千重柔叶,深心一点娇黄。只消可意更须香。好个风流模样。玉蕊今谁樊折,诗人此日凄凉。正须蛮素作伊凉,与插钗傍鬓上。
本词咏丁香菊。丁香即紫丁香,花为浅紫色,有异香。丁香菊的花色类似丁香,为菊中异品佳卉,故诗人咏之。
“浅色千重柔叶”,此句仅从字面看是写菊叶。但叶为绿色,不应以“浅色”形容。再者,菊叶按一定距离长在茎上,比较稀疏,也不是千重。只有细长的菊花瓣,才密密重重地长在一起,可称得上“千重”。因此,“浅色千重”是写浅紫色的丁香菊瓣,重重叠叠,紧密地长在一起,形成了圆形花朵。“柔叶”,是写花下面有柔软的绿叶为衬托。可见此句即写了花色、花瓣,又写了花叶。因词的格律字数限制没有加上“瓣”字。虽有些费解,却非常精炼。“深心一点娇黄”,写花蕊深凹巧小而呈黄色。“娇黄”即深黄色,一个“娇”字,又表现出丁香菊娇艳的本色。第三句中的“只消”,是口语“需要”之意。“可意”,是称心如意。“更须香”,是补写花香。此句紧承前二句,意思是:此菊有淡紫色的花,娇黄的花蕊,浓绿的柔叶,长得如此美丽,可人心意,这当然需要。但还需加上芳香,这就更完美了。因而第四句立刻赞美道:“好个风流模样!”此句是全面咏赞此花,语带激情,富有感染力。
下片由花及人,抒写了诗人的凄凉情怀。“玉蕊今谁樊折? 诗人此日凄凉。”虽然花美如玉,但诗人身处凄凉境遇,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去观赏。作者是“江西诗派”的骨干,虽才俊名高,但仕途坎坷,生活寒苦。故“凄凉”二字包含了无限酸楚,并非“欲作新诗强说愁”的虚语。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倍增。凄凉的诗人无心赏花,岂不有负此花的“风流模样”?结拍二句,诗人为花安排了合适的环境:“正须蛮素作伊凉,与插钗傍鬓上”。“蛮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歌妓小蛮和樊素的简称。云溪友议记载:“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伊凉”,为唐代名曲伊州歌和凉州词的简称。此二句意为:这美丽的丁香菊,应该戴在能歌善舞的美女头上,那鲜花美女,轻歌妙舞,多么谐调,多么美好啊! 这是诗人对花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徐元杰(1194—1245),字伯仁,号梅野,信州上饶(今江
-
大有游人在岩下壁题诗,诗人看后无限感慨,感慨出于“人力”的诗词无论怎样雕琢,也难以与出于“造物”的山水相媲美。正因如此,诗人才不得不起羁旅无定,过客匆匆的叹惋。可是俗务所累,仁宦在身,无法停留。
-
小区的爷爷们华光小区的玫瑰花,呈现枯萎之色但还是有许多就要发黄的绿叶抓住了机遇。你看:张金柱二婚王涛五婚……刘老爷子三婚,王处长三
-
岂是交亲向我疏,老慵自爱闭门居。近来渐喜知闻断,免恼嵇康索报书。
-
醋葫芦 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醋葫芦》目录书影 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醋葫芦》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二十回。题“西子湖伏雌教主编,且笑广芙蓉癖者评”,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
-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讽谏刺俗”类的诗句。 诗人把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比作随太阳温暖而转徙的候鸟,愤怒地谴责他们只顾追
-
西江之水何悠哉,经历灨石险且回。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有时夜上滕王阁,月照净练无纤埃。杨阑左里在其北,无风浪起传古来。老蛟深处厌窟穴,蛇身微行见者猜。呼龙沥酒未及祝,五色粲烂高崔嵬。忽然远引
-
曾为白社羁游子,今作朱门醉饱身。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重裘每念单衣士,兼味常思旅食人。新馆寒来多少客,欲回歌酒暖风尘。
-
夜合花 【宋】吴文英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翦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