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即事》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王安石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①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②
【注释】 ①憩(qi气):休息。②武陵源:世外桃园。
【译文】 天气暖了,小路松软,绿草织出一幅锦缎。在阳光下,满山的野花格外繁茂鲜艳。一道河水曲曲折折地流着,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农家庄院。正午,公鸡长鸣打破了宁静,想来村民们多么恬适安闲。荒野里,狗在东寻西找,忽然对着昏暗处不停地叫,声音传得很远。我回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世外桃源。
【集评】 宋·复斋漫录:“荆公诗:‘静憩鸠鸣午,荒寻犬吠昏。’学者谓公取唐诗‘一鸠鸣午寂,双燕语春愁’之句。余见东坡手写此诗,乃是‘静憩鸡鸣午’,读者疑之,盖不知取唐诗‘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25引)
今·王镇远:“这首诗直书所见,信笔写来,貌似平易,细味方觉锤炼之工、构思之妙。”(宋诗鉴赏辞典第237页)
今·金性尧:“作者律诗以对仗工整见称,此诗即其一。李璧注引复离漫录,说是‘静憩’句取唐人‘茅屋午时鸡’语(按:此为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句)。但末句似嫌平弱无余味,其实有了鸡鸣犬吠之声起于昼暮之间就够。着此一句,就觉语尽。”(宋诗三百首第96页)
【总案】 全诗前三联对仗极工稳自然,几乎每联都见出作者烹字炼句的简净、精警。尾联是开拓、升华意境不可缺少的一笔,作者正是为了要抒写他对桃源生活的向往。虽是直抒感受,却能令人回味前六句所写景物原来就是紧扣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不能视为平弱无余味。
-
《新约·马太福音》第27、28章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天,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 “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站在那里的人
-
注解:苏联文学是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代的文学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时代的文学两者的总称;从狭义说,是指十月革命后苏联时代的文学,或称苏维埃文学。十月革命后产生的苏联文学或苏维埃文学是多民族的文学,据1年统计,苏联文学包含着用种民族文字写作的各民族的文学,其中个民族的书写的文学是在十月革命后创制了各自的民族文字以后产生的。
-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国民党对日政策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就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旨意。《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马上正式宣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一政策在不同
-
古代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注释与译文
【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注释与译文]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戏剧家。他多才多艺,但不屑为元朝统治者服务,因而备受压抑、排挤和
-
二月中旬,北京的样子还是一片沉寂。这片萧肃之中,反而处处透着静谧的味道,沉淀出一丝丝暮者的年代感。踏着最后的冬日气息,一路西行至清
-
敕勒歌无名氏【原文】敕勒川[1],阴山[2]下。天似穹庐[3],笼盖四野[4]。天苍苍[5],野茫茫[6],风吹草低见[7]牛羊。【注释】[1]敕勒(chì
-
符载:襄阳北楼记 符载天时有晦明,人情有舒惨。或感瘁交构,郁凝不发,非登高远眺望,则无以疏达其气,导冲和之性焉。蔼蔼襄阳,山水之乡
-
南朝·梁·江淹2方今仲秋风飞3,平原彯色4,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5,寂然渊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