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
死者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小说家乔伊斯(1882—1941)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教师加布里埃尔夫妇参加姨妈朱莉娅和凯特家举办的圣诞舞会与晚宴的情形。在宾客纷至沓来的晚会上,加布里埃尔是当然的中心人物:来访客人中的酒鬼马斯由他接待;坦率、健谈、锋芒毕露的艾弗丝小姐是他的舞伴;晚宴的烤鹅由他分切;新年的讲演也是他的任务。而加布里埃尔也的确不负姨妈的重托,能使晚会尽欢而散。乘着除夕夜的余兴,加布里埃尔夫妇回到旅店。加布里埃尔情欲高昂,然而他的妻子格莉塔由于晚会上一支民歌,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有个热恋着她的青年,为了爱她而早逝。这个青年当初也常常唱着这支民歌来向她求爱。妻子的这一段隐痛恰如一盆凉水,浇灭了加布里埃尔激情的烈焰,引起他无限的惆怅和伤感。他矛盾的心理与窗外的飞雪交织,使他充满了寒冷感,灵魂也缓缓地昏睡,似乎飘落到那死者的身上。
小说向读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都柏林生活的衰败与刻板;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精神上的无所寄托。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他要描写的是西方社会的“瘫痪”——精神上的瘫痪。正是这个瘫痪症使人们无法摆脱自己的处境。小说命名为死者,然而对死者追叙的背景却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象征着诞生的节日,究竟是生还是死?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质疑。西欧的圣诞节临近时,正是冰雪覆盖万物之际。飞雪是滋润万物的养料,但它也带来严寒,既可以冷冻热烈的感情,又可能凝固精神的活力,这也是作者端到读者面前的生死问题,供读者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
与乔伊斯其它的作品一样,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也不出奇。然而作
者运用意识流的手法,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接触的日常琐事,抓住人物瞬息即逝的心理活动,让人物的思想心血来潮似地跳跃。一方面,生活充满了乐趣,另一方面,欢笑中却孕育着忧伤;一方面,夫妻间的情感何等令人激荡,另一方面,爱情却又是那样使人多愁伤感,以致付出生命的代价。加布里埃尔这种心理活动,意识的流程在文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划。另外,作者描绘的西方社会平民家庭的圣诞舞会及晚宴,犹如一幅逼真的图画,置读者于身临其境之感;格莉塔对往事简略而深情的叙述,犹如一出动人的爱情悲剧;加布里埃尔感情急剧变化的内心独白,犹如一篇精神生活的剖析。
-
作者: 崔翠梅 【本书体例】
-
诗描写了早朝大明宫时见到的早春景色以及群臣早朝时庄严肃穆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忠于君王的思想感情。
-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优美写景散文(精选20篇),欢迎借鉴!
-
诗前六句怀念过去,回视今日。诗说前些年在白浪如山的东海中遨游,把鲸鱼肉切细了做鱼羹;去年在南山射虎,晚上归来,雪满貂裘。这回忆过去的四句,脍鲸事是虚写,打虎事是实写,句子十分豪壮,气魄很雄伟。写白浪、急雪,都寄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
-
忆昨为吏日,折腰多苦辛。归家不自适,无计慰心神。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清韵度秋在,绿茸随日新。始怜涧底色,不忆城中春。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尽日不寂寞,意中如三人。忽奉宣室
-
我老诗坛仆鼓旗,借君佳句发良时。但空贺监杯中物,莫示孙郎帐下儿。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故应好语如爬痒,有味难名只自知。 作品赏析原题:次韵答刘景文左藏(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小故事500字,内容包括作文:读古诗文的小故事500字,古诗编成的小故事500字以上,用古诗编故事500字。记得从幼儿园的小班起,我就开始接触诗歌,我学的第一首诗是《鹅》,妈妈先读了一遍,我感觉这首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话大不一样,便问妈妈:“为什
-
西方文学·乔伊斯 爱尔兰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清·薛福成 1 阶前两蚁穴,东西相望。天将雨,蚁背穴而斗。西蚁数赢什伍 2 ,东蚁败。乘势蹙之,将傅垒矣 3 。东蚁纷奔告急,渠出穴如潮涌 4 ,济师可三倍 5 ,逆诸础下 6 。相齮者 7 ,相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