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商隐《梦泽》鉴赏、赏析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商隐《梦泽》鉴赏、赏析和解读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诗人接受桂州 (治所在今广西桂林) 刺史、御史中丞、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的征辟,离长安而到桂林,任幕府支使兼掌书记。次年二月,郑亚贬循州 (治所在今广东惠阳东北) 刺史,诗人闻讯,匆匆从以幕职摄守郡事的昭平 (治所在今广西平乐) 返回桂林,旋即与郑亚分手而北归,心情极为悲愤。这首诗大约就是北归途中,经过古云梦泽一带时所作的。

“梦泽”,即云梦泽,为古代著名的大湖沼。方八、九百里,在今湖南、湖北交界的一带地方。后来大部分干涸,剩下的部分便是今天的洞庭湖。诗以“梦泽”为题,但不是纪游之作,也不以写景为主,而属于咏史一类。

“梦泽悲风动白茅”,是眼前所见秋日梦泽景象的描绘。这极目所见唯有白茫茫的一片茅草,更加是在秋风吹拂下,摇曳着发出单调的窸窸窣窣的音响,在一个失意人的心中,怎能不产生荒凉肃杀的感受呢?恐怕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内心感受,所以诗人不称“秋风”,不说“西风”,不曰 “金风”,而要特意寻觅出一个富于主观色彩的“悲”字来置于“风” 字之前,叫做“悲风”,并暗示“悲”是全诗的基调。至于描绘这梦泽的秋景,不言波光帆影,不写云天远树,却要突出 “白茅”,则应是由于梦泽在春秋时属楚国,而 左传·隐公四年 又有过齐伐楚,楚遣使问故,管仲以不向周天子“贡包茅”而责之的记载,诗人联想到了楚国,并借以制造悲凉的气氛,兼预告读者,他下面的所咏,将是楚国的史事。

“楚王葬尽满城娇”,咏楚灵王好细腰故事。此事,先秦典藉中颇多记载者,如 尸子·处道 说:“灵王好细腰而民多饿。”韩非子·二柄 说:“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汉书·马援传 记马援之子马廖引用这一事实,稍有改变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诗人据这些材料而铸成此句,较之先秦典籍和马廖的话,有这样几点变化: 一是通过“葬尽”两字,加重了楚灵王的罪责;二是通过“满城”两字,扩展了为害的范围;三是着一作为美女解的“娇” 字,增强了表述的准确性,并显示“诗缘情而绮靡” 的特色。这一句紧承上句,有人因此说:“今日 这悲风阵阵、白茅萧萧的地下,也许正埋葬着当日为细腰断送青春与生命的女子的累累白骨呢!”如此联想,合乎情理,且有利于体会诗人握笔的火热的恻隐和愤慨的心情。这一句只写了 “满城娇” 之被“葬尽”与 “楚王” 的关系,对其因由,则有意藏而不露,留待下文点醒,充分表现了诗人腾挪的巧妙。

“未知歌舞能多少”,就“葬尽”的“满城娇”而发,意极深沉。被埋葬的满城美女,有几人能达到楚灵王的审美要求呢?这是“能多少” 的一层含意。符合了审美要求的,又有几人能被选入宫中,在楚灵王面前轻歌曼舞呢?这是“能多少”的第二层含意。可以在楚灵王面前轻歌曼舞了,又有几人能常保持健康而不夭折呢?这是“能多少” 的第三层含意。保持了健康,且常得轻歌曼舞于楚灵王面前了,但楚灵王的荒淫生活能存在多久呢?这是 “能多少” 的言外的更深一层的含意。全句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这些希冀获宠之美女的深厚的哀怜。

“虚减宫厨为细腰”,画龙点睛,结束全诗。“虚减宫厨”,意思是说白白地减少饮食,忍饥挨饿,损伤健康。这一句既揭出了前面“楚王葬尽满城娇” 的因由,又深化了上句“未知歌舞能多少” 的哀怜之意,说明这些美女的可怜,更在于她们自身的愚昧。由于这种愚昧,她们才不识楚灵王荒淫的本质,不思抗拒,反而自愿地、积极地走节食自戕的歧途,追求细腰,希冀能歌舞于楚灵王之前,竞妍争宠。

波德莱尔曾说:“美是这样一种东西: 带有热忱,也带有愁思,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的揣摩猜想。”(见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西方文论选 下) 这首诗的美,不是与波德莱尔对美的理解十分吻合吗?它“带有热忱,也带有愁思”,我们前面已经涉及到了,是一目了然的,不再赘述。“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的揣摩猜想”,则表现在它既可以被理解为单纯的咏史,只是在谴责楚灵王的荒淫,哀怜美女的不幸,别无寄托;又可以被理解为借古讽今,意在鞭挞晚唐君王的耽湎酒色,或棒喝希冀邀宠者的结局堪悲,或兼这两个方面的意思而有之:还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事件的范围去理解,获得认识风靡一时,多受其害的类似此诗现象之本质的启迪,如清代注家姚培谦和屈复等人那样别有会心。姚培谦说:“普天下揣摩逢世才人,读此同声一哭矣!”(见李义山诗笺注)屈复说:“制艺取士,何以异此!可叹!”(见 玉溪生诗意)今天你读这首诗,可能又另有 “揣摩猜想” 吧?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全诗赏析

    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老应无处避,病不与人期。幸遇芳菲日,犹富强健时。万金何假藉,一盏莫推辞。流水光阴急,浮云富贵迟。人间苦无酒,尽合鬓成丝。

  • 欧阳修《眼有黑花戏书自遣》全诗鉴赏

    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扬州一遇芍药时,夜饮不觉生朝霞。天下名花惟有此,樽前乐事更无加。如今白首春风里,病眼何须厌黑花。

  • 高康《阿春的烦心事》

    1一大早,架在村委会楼顶上的大喇叭就放起了流行歌,嘹亮的歌声,动听的旋律,穿越连档连片的良田和曲里拐弯的沟渠,直接进入了早起人阿春

  • 李贺《许公子郑姬歌》全诗赏析

    许史世家外亲贵,宫锦千端买沉醉。铜驼酒熟烘明胶,古堤大柳烟中翠。桂开客花名郑袖,入洛闻香鼎门口。先将芍药献妆台,后解黄金大如斗。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弹声咽春弄君骨,骨兴牵人马上鞍。两马八蹄

  • 美文美句经典摘抄

    大家是否也收集了一些美文美句的呢,美文美句经典摘抄,我们来看看下文。 美文美句经典摘抄一 1、一场无悔的沉醉,带着无法摆脱幻影的忧伤,叶儿坠落的叹息,揉进点点落红的心碎,流泻眼底的冷月秋风,静侯一份温暖,辗转在梦的召唤中,不舍的深情,握紧蝶的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句诗意味深长,描述了诗人年老力衰、被乡村孩童欺负的现实。诗中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月黑雁飞高,狗宿声催曙。”上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色昏暗,雁飞越的很高,暗示着诗人孤寂和迷茫;下一句则揭示了清晨的声音,狗的叫声打破了寂静,也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尊、忍受痛苦的决心,同时暗示着希望和渴望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挑战。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注释】 选自《庄子·大宗师》。 涸:水枯竭。 相与:一起。 呴(xū):张口出气,嘘气。 濡:沾湿。 沫:口水。 相忘:彼此忘掉。 【赏析】 庄子善用寓言比喻,来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观点。他在《大宗师

  • 王安石《梅花》原文、注释和鉴赏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梅花》诗当是作者退居金陵后的作品。据惠洪《冷斋夜话》载:荆公赏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即王安石去拜访一位高人,没有遇

  •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赏析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作于宋景祐元年(1034),全文分三部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

  • 古代诗文名篇之江淹赋《别赋》原文、鉴赏和解读

    江淹赋《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者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