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观永乐公主入蕃》全文、翻译和鉴赏
孙 逖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原诗今译】
边塞荒凉,缺少花儿和莺语,
新的一年到来,春意在何处?
蕃汉和亲,美人仿佛从天降,
从此,春色开始向边地输出。
【鉴赏提示】
据资治通鉴卷211记载:唐玄宗开元五年(717) 11 月,契丹王李失活入朝。同年12月,唐玄宗封东平王外孙杨 氏为永乐公主,嫁给李失活。这首小诗即写永乐公主和亲的 场面,据前引资料推测,此行当在开元六年早春。蕃,旧时对 西方边境各族的通称,这里指契丹族。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诗一开头就给我们展示出 一幅荒寒凄凉的边塞行旅图: 春光姗姗来迟,虽然新年已 过,但仍然领略不到明媚艳丽的景色,听不到莺歌燕语,看 不到山花如烟似燃的场面。虽仅寥寥十字,但简洁而富有表 现力,将边地的凄凉冷落绘出,为下面写公主远嫁铺垫了场 面和气氛。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美人,这里指永乐公主。天 上落,古时认为汉族公主嫁给少数民族首领,是以上嫁下,称 其为“出降”,故说“天上落”,即从天都帝京到来之意。龙塞, 即卢龙塞,故址在今河北卢龙县北,这里代指契丹族居地。这 两句是说,公主的到来,给边塞带来了和煦温暖的春天。
和亲之制,由来已久,作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一项外交政 策,其得失利弊需要进行具体而详细的历史分析,不可一概 而论。它对下嫁的女子个人所带来的痛苦,在古代诗文中多 有表现。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和亲无疑促进了民族间的大 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维系并改善了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部 落的睦邻友好关系。和亲公主由封建文明较高的中原,下嫁 并定居在比较偏僻落后的边疆地区,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封建化进程。她们往往是传播异域文化的使者,将中原 地区较先进的文化艺术、工艺技术和生活方式带到边疆,也 把少数民族的奇珍异品、土贡特产带回中原。汉代的昭君出 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都对巩固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不过,她们的历史贡献往往是以牺 牲个人的青春和幸福为沉重代价的。所以,旧评谓此诗表面 上是颂扬,实是悲永乐公主远嫁异域,正好看破诗人在潜意 识中情感与理智冲突的矛盾心态。
-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出处】唐.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 【意思】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
-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蜂喧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捡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没有关于为钱发愁的古诗``````,关于“钱财”的诗句,有谁知道有关于尊老爱幼、逆境不屈、拾金不昧这三项的古诗吗。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就是没酒喝没饭吃的意思) 晋 陶渊明 《咏贫士》老杜写了很多: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不用解释了吧。。。好
-
题为引。?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作品赏析原题: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处】 唐李白 《将进酒》 【译注】天生我这样的人材必定有 用,千百两黄金散尽还会再来。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自信才学必 会有用,钱财用尽还能再赚回来。[例] 我胡
-
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
-
古文观止·韩愈·讳辩① 愈与李贺书②,劝贺举
-
词中写女子对镜精心梳妆打扮,为的是要让人记起她的艳美姣好。然细味词意,与唐人诗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仿,当有其寓意在。
-
【原题】:谷隐之东芍药酴醿涉夏尚有存者箨龙头角且森列於前次前韵呈九江赵使君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