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贝锦”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诗 ·小雅 ·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已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衣。”
释义用法贝锦,织成贝形花纹的锦缎。诗中以彩线织成有花纹的锦缎作比,形容奸人罗织罪状, 进行谗毁。后以此典形容罗织罪状,谮毁他人。
用典形式
【贝锦】 南朝宋·谢灵运:“虽抱中孚爻,犹劳贝锦诗。”唐·李白:“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金 ·元好问:“无情顽石犹胎谤,贝锦从为巷伯哀。”清·孙致弥:“一战龙旗劳汗马,廿年贝锦怨藏弓。”
【似锦言】 唐·元稹:“似锦言应巧,如弦数易欺。”
【吟贝锦】 唐·白居易:“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制锦诮】 明 ·皇甫汸:“谅乏操刀资,惧贻制锦诮。”
【巧言成锦】 唐 ·刘禹锡:“巧言忽成锦,苦志徒食蘖。”
【萋斐暗成】 唐·李白:“萋斐暗成,贝锦粲然。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人间多贝锦】 宋·张元干:“莫问人间多贝锦,正如天上有参旗。”
-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
-
青辂迎春习习来,天泉池上晓冰开。珠幡已报三阳候,柏叶将陈万寿杯。
-
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①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②。水落鱼梁浅③,天寒梦泽深④。羊公碑尚在⑤,读罢泪沾襟。【注释
-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岁岁平安美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了教我们语文课的田老师近期一篇文章《教堂里的平安夜》,感觉自己像呼吸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淡然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甘如甜酒。醴,甜酒。出自 《庄子·山木》 “ 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苦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评析】 君子间的交
-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出处】唐李白《 登太白峰 》。 【意思】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全诗】 《登
-
国学名句“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语出《六韬·文韬·大礼》。用天下人的眼睛观看,就没有看不见的;用天下人的耳朵谛听,就没有听不到的;用天下人的头脑思
-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他
【名句】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
-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①[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希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