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满江红·金陵怀古》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郑燮满江红·金陵怀古
郑燮
淮水东流,问夜月何时是了? 空照彻飘零宫殿,凄凉华表。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只向棋盘闹。问几家输局几家赢? 都秋草。流不断,长江淼; 拔不倒,钟山峭。剩古碑荒冢,淡鸦残照。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堕泪南朝庙。问孝陵松柏几多存? 年年少。
郑板桥有十余首咏金陵的诗词,这篇满江红·金陵怀古为其中之一。题目上标示“金陵”,即指出地点; 标示“怀古”,即言一种触目生情的心境,人们面对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胜地,不仅目击到自然界的沧桑,而且由此更引发出人事兴衷的感触。金陵,自古有“江南第一州”的说法,江山雄伟壮观,曾为六朝故都,千百年来,词人才子多乐其山川人物,发为咏歌,感其兴衷沧桑,生思古幽情。对于郑板桥来说,身处金陵,在触目之间,思古之情自会油然而生。在这首词里,郑板桥以旷达的襟怀和睥睨的眼光追念金陵的古昔,抒发了一种沧桑之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既然是怀古词,那么就必然要扣合历史事件的特点,掌握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气氛,通过描绘标志着沧桑之变的具体景物,抒发对于历史兴废的感触。郑板桥的怀古词,正是深刻地把握住了这一点。首先,寓情于景,情景两契。由于是借南朝以来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所以词人着力突出了六朝故都的典型景色。上片从“淮水东流”起句,就抓住所咏史事的环境背景。随即将画面推展开去,呈现出一幅金陵的萧瑟景象。淮水,即秦淮河。宫殿和华表,即南朝兴盛时代的象征物。如今,经过改朝换代,岁月已将一切昔日的繁华景象荡尽: 在月光的照彻下,秦淮河平静地向东流去,宫殿寂静,华表肃立。在这里,一个“空”字,点明了月光如水,也呈现了月色无情。本来很有诗意的月色,只剩下了凄凉的意味。冷月无声,寂然地审视着一切,阅尽人事代谢。如此一来,天上地下构成一幅秦淮夜月的凄迷景象,显得那么静寂,那么富有意境,那么令人回味。
“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只向棋盘闹。”显然,秦淮月夜的景象启发了词人的思绪,横生出一种沧桑之感。才子贪图杯中物,英雄割据独霸一方,但都像秋草一样日益枯衰,最终走向消亡。金陵作为历史名城,楚称金陵,秦曰秣陵,吴名建业,晋改建康,刘宋号白门,唐更白下,元称集庆,明曰南京,先后曾有南朝时的吴、东晋、宋、齐、梁、陈,以及五代十国的南唐在此建都。历数起来,建都累计有四百五十年,但却屡遭兵燹,竟有十余次,如南朝苏峻、侯景之乱,隋文帝屠陈,金兵洗劫。在这里,着一“闹”字,写尽世事就如同棋局对弈一样纷争不休,同时也强化了激烈的程度。然而,词人随即将笔一转,陡然拈出“都秋草”,寄寓了对历史之变的评价。包含感时,也包含抚昔。在郑板桥看来,南朝旧事已恍若流水,像秋草日益枯衰一样,朝代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问几家输局几家赢?都秋草。”这是多么明确的快语。 这一判断丝毫不容含糊, 可见大量的史实中总结的历史评价,包含了词人多少沧桑之感。
如果说,上片径直表达了一种历史感慨,那么转入下片之后,似乎意犹未尽。 意随笔到, 词人将笔触又转向写景, 缘景述情, 融情于景, 议论于抒情之中。长江依然滚滚地向东流去,钟山依然巍峨壮观,但是往昔兴盛繁华的六朝,如今只剩下荒野丛中的墓冢,在夕阳里,只有隐约可见的点点飞鸦盘桓在荒墓上空。这是多么大的变化,令人有一种深刻的感触: 江山如故,但人事已非。词人把这种景象描绘得如此萧瑟,如此颓败,实在令人悲哀至绝。当然,词人对此也不由得感到阵阵悲凉凄楚,慨叹往事成尘、六朝如梦。“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堕泪南朝庙”,词人选取南朝有代表性的景物,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亡国的慨叹。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凄凉,一种哀怨。在此,碧柳指台城绿柳,红墙指南朝古寺,二者都是金陵典型的景象,词人一用,在于从古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伤心”与“堕泪”是一种心理感受的情状,是从当今亡国现状来揭示意蕴。这二句将兴亡之感注入了碧柳红墙之中,又通过具体的物境描绘加以抒发,可谓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但是,六朝旧事毕竟成为过去,词人陡然将笔调一转,拈出了“问孝陵松柏几多存?年年少。”戛然收起悲凉的慨叹,以旷世的眼光俯仰今昔,借说孝陵松柏,道出对历史沧桑评判的内在意味。这里,缘情布景,在绘景叙物之中融汇进了言情说理,使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岁月蹉跎,人事日非,江山之变不独发生在南朝。
不难看出,这首怀古词的第二个特点即寓议论说理于抒情之中。由景生情,由情人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并且刻意直接抒发感情,别有会心地揭示人生哲理。”问夜月何时是了?”“问几家输局几家赢?”“问孝陵松柏几多存?”连用三“问”,从历史角度将上下千年尽收笔下,慨叹明畅,评判纵横,使人们豁然可见词人的胸襟和自我形象,同时感受到一种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历史氛围。
这首词描写的景象颇多; 秦淮河、夜月、宫殿、华表、古碑、墓冢、鸦、柳、红墙、古庙、长江、钟山、松柏。景象多,才能包含丰富的画面意境。全词由怀古之思贯穿着,从秦淮明月、长江波涛、钟山峰峦、台城烟柳、古寺红墙,写到孝陵松柏,景象多而不乱,散而不碎,描画出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总之,全词上下千年,流连凭吊,极富有启示。清史列传·文苑传说郑板桥云:“词吊摅怀,尤擅胜场。”从这首怀古词可略见一斑。
-
【注释】:张鎡是宋代名将张浚的后代 ,临安城里的豪富。南宋小朝廷虽蜗居在“一勺西湖水”边,但大官僚家庭依旧是起高楼,宴宾客,修池苑,蓄声妓。据《齐东野语》记载,张鎡家中 ,“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 ,“姬侍无虑百数十人,列行送客,烛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全国古诗词知识大赛,内容包括古诗词知识竞赛答案,古诗词知识竞赛答案,诗歌知识竞赛题目带答案。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儿童相见不相识,( )。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二
-
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中有白龙泉,可洗人间耳。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笑我名未已,来问无端理。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
-
【原题】:仲子叔明二邦君兼济子安德和文明四使者同过逐客於文殊偶食无肉客既满意而主人略无愧色作诗一首
-
【4637】创新:进攻者的优势(〔美〕理查德·福斯特著,孙玉杰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8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9元)△10章:①为什么领
-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作品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英雄祭古诗词,内容包括张籍的秋山古诗词,祭奠母亲古诗词,告慰在天之灵的古诗词。芙蓉女儿诔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
-
古怨别 作者: 孟郊 【原
-
屈大均曾先后两次北上来到塞外,考察形势,联络抗清志士,谋划复明大计。然而美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现实,大势所趋,历史注定词人不可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
-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