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箴言(节选) [希伯来]《圣经》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
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不义之财,毫无益处,
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
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
手懒的,要受贫穷;
手勤的,却要富足。
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
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
福祉临到义人的头,
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义人的纪念被称赞,
恶人的名字必朽烂。
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
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
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
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
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
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恨,能挑启争端,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明哲人嘴里有智慧,
无知人背上受刑杖。
智慧人积存知识,
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
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义人的勤劳致生;
恶人的进项致死。
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
违弃责备的,便失迷了路。
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
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
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义人的舌,乃似高银;
恶人的心,所值无几。
义人的口教养多人,
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
并不加上忧虑。
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
明哲人却以智慧为乐。
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
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
暴风一过,恶人归于无有,
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
懒惰人叫差他的人
如醋倒牙,如烟薰目。
敬畏耶和华,使人日子加多,
但恶人的年岁必被减少。
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
恶人的指望,必至灭没。
耶和华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
却成了作孽人的败坏。
义人永不挪移,
恶人不得住在地上。
义人的口,滋生智慧,
乖谬的舌,必被割断。
义人的嘴,能令人喜悦,
恶人的口,说乖谬的话。
(简体中文和合本)
【赏析】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罗门箴言算不上完整的诗,只能说是诗体的格言或谚语,它的基本形式是双行诗,这两行诗通常在内容或形式上互相对应,构成一种平行关系。事实上,这种平行的双行诗是圣经诗歌的基本形式,这也是圣经诗歌相对于现代诗歌来说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区别。所罗门箴言把许多的双行诗随机地排列在一起,每一句双行诗都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封闭独立的单元,句与句之间并无逻辑和文意上的关系,因此相比于智慧赞,所罗门箴言是真正意义上的箴言。在箴言三十一章中,第一章至第九章只能算是整部箴言的序言部分,从第十章开始才是通常意义上的箴言。
所罗门箴言整理和收集了希伯来人一千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这些箴言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成为指导人,特别是年青人为人处世的重要资源。因此,箴言可以说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箴言的特点。箴言的宗教色彩在整部圣经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它展现的是生活体悟及人生百态。例如这里所选的“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这一句,我们从中仿佛看到了乡村生活中收割时的场景,闻到了田园的风味和泥土的气息。箴言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它们并非耶和华的训诫,而是人对自身经验的总结,这与圣经中其他篇章有很大不同。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源于人、源于生活的智慧在箴言中显得过于突出,箴言的收集者才特意在箴言的前九章花了极大的篇幅来强调,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箴言的流传在历史上主要是依靠口述,通常是由长辈口述给年青人,年青人成长后再转述给下一代,如此代代流传直至收入圣经。箴言的这一流传方式使得许多箴言相互之间看起来颇为相似,这大体是由于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口误而造成了版本的不同。其实,所有这些箴言大体上可以归为六个大的主题,我们从这里所选的第十章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首先是智慧与愚昧,例如“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这句。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智慧的人时刻留心着耶和华的训诫,他也为耶和华所喜,所以他必然能接到耶和华的命令,也即得到拯救;愚昧的人则狂妄自大,不遵守戒律,因而他必然要堕入地狱。在这句中,我们还应注意到“心中”和“口里”的对应,这牵涉到箴言的第二大主题: 言语及其力量。希伯来人认为,智慧之人是多思考、多实践而少言语的,不过只要他说话,那这话必定是有益的金玉良言;相反,愚昧之人则是说得多而做得少,而且他说的话往往造成破坏,误导别人,最终也自食其果。例如“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和“义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这两句。
在希伯来人看来,智慧之人必遵循耶和华的教诲,因而必是义人,愚昧之人无视耶和华,骄傲狂妄,因而总是成为恶人,而这义人与恶人的对立及其相应的报应,就是箴言的第三大主题。例如“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等,这一主题是箴言中出现最多的。出现较少的是箴言的第四大主题,家庭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希伯来人认为,父母要给子女提供好的教育,使他们分辨善恶美丑,子女则要以良好的行为来使父母愉悦。
箴言的第五大主题是勤劳与懒惰,而相对应的则是第六大主题,富足与贫穷。这两大主题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讲述的是勤劳致富的朴素道理。事实上,箴言中的这六大主题经常会有交叉结合的时候,这是需要注意的。总的来说,这六大主题可以归结为一组对比,智慧、义人、少言、有教养、勤劳、富足与愚昧、恶人、多言、无教养、懒惰、贫穷的对比。从这些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箴言所蕴含的朴素的人生智慧直至今天仍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程禾)
-
《朱熹《咏岩桂》曾几《岩桂》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朱熹的《咏岩桂》和曾几的《岩桂》都是诗人对桂树的赞美之作,但两者的阅读答案却有所不同。 《咏岩桂》强调了桂树的壮美和高贵,将其比喻为忠诚和坚贞的象征,让人感到崇敬和敬畏。 而《岩桂》则侧重描绘了桂树的柔美和婉约,将其比作纤弱而又坚韧的女子,给人以柔情和温暖的感受。 两首诗的赏析也有所不同。《咏岩桂》让人感受到山岳的雄奇和桂树的高洁,而《岩桂》则让人体会到山水之间的恬静和桂花的温馨。 无论是《咏岩桂》还是《岩桂》,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让
-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
《左传》 十年 (1) 春,齐师 (2) 伐我 (3) 。公 (4)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 (5) 谋之,又何间 (6) 焉?”刿曰: “肉食者鄙 (7)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①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③如此。 请留盘
-
牧誓第四牧誓第四 【原文】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时甲子昧爽[77],王朝至于商郊牧野[78],乃誓。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牧童课堂实录,内容包括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牧童听课称赞,《牧童》这首师的诗境,.诗中有古代儿童有趣的童年生活,古诗《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青草长得十分茂盛,平坦,就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
-
《菊花·鹊桥仙十月黄菊》咏菊花诗鉴赏 朱敦儒
-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维南有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全部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小学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的古诗词,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小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作者:【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文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
-
鲁教版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要带题目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鲁教版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内容包括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要带题目的,鲁教版初中语文1到6册课外古诗词,急求鲁教版淄博五四制的初一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给题目也行)。长行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