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送郑司仓入蜀》赏析解读

离人丹水北②,游客锦城东③。
别意还无已④,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
这首送别诗充满了作者对郑司仓的深厚友情。郑司仓其人的名字和生平事迹已无从考察,从他所担任的官微职轻的司仓这一职务来看,他无疑也和作者一样是个怀才不遇的士人。
全诗十二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头四句,抒发作者与郑司仓离别的忧愁。“离人丹水北”,离人,指郑司仓。丹水北,交待送别的地点。丹水发源于冢岭山,丹水北,指当时的雍州地域。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京兆府下周至县有骆谷道,为汉、魏旧道,南通蜀、汉。据此,郑司仓当走骆谷道入蜀,他很可能就在周至县任职。“游客锦城东” ,游客,作者自称。锦城东,指位于成都东北的新都县。这句是说自己于新都尉任上来到这里,在骆谷口送别郑司仓。卢照邻有一篇对蜀父老问 ,开头说: “龙集荒落,律纪蕤宾,余自丰镐,归于五津,从王事也。”龙集荒落,为高宗总章二年; 律纪蕤宾,为仲夏五月; 丰镐,即指包括周至县在内的雍州地域。据此,参以本诗“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二句,本诗当作于总章元年秋,当时作者适因“从王事”而奔走于周至县一带。弄清了这段本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刚由蜀中来到这里与郑司仓相见,而郑却要马上离开这里到蜀中去,这时机是多么不凑巧。接下的两句“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就抒发了这种相聚恨短的离愁。
第二部分为中间四句,作者设想郑司仓奔走蜀道中的情景。“陇云”、“江月”二句,描绘行人早晚跋山涉水的景象。前句写出山路的高入云霄,后句写出水路夜景的凄清。接下的两句直接描写行路的艰辛困苦。“关塞疲征马”, 化用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句意,设想征马的疲病,更见出行人的劳苦。“霜氛落早鸿”,是说蜀道中气候严寒,连早飞的大雁都要落下来歇息,以待日出霜消再飞,则行人所受的风霜之苦更是不言而喻。作者对友人的一片关切挚情,正是从这些设想中表露出来。
最后四句是第三部分,借送别之机,抒发仕宦失意的悲慨。“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赋序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之典,感慨自己的年华早衰。卢照邻生于贞观八年(634) ,到写本诗的总章元年(668) ,年龄为三十五岁,故称。“蜀道五千中”,是说自己离开幽州范阳老家,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之中。作者早在为邓王府典签时,就曾奉使入蜀,后来出任益州新都县尉入蜀,此次又因“从王事”而自蜀入京,却仍然不被朝廷擢用,可见,这一条艰难的蜀道正是作者仕途坎坷的象征。以上二句合起来看,作者是在叹息自己的年华早衰而功业无成。最后两句,写作者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的秋风,心中感到一片茫然。两位友人,也就在这凄楚的气氛中无可奈何地分手,不言而喻,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一片怅惘之情。
全诗脉络清晰,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在对友人的惜别关切之中,融进了身世之感和失意之叹,读来格外感人。
-
【原题】:长卿明府具楼船泛泖登塔同开之吉士履善长史事在己卯七月望日二首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鉴赏和解读
诗歌·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出处】 唐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译注】 我已经醉了,你也十分欢乐,大家心旷神怡忘掉了一切。 【原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李白, 暮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题及答案,内容包括小升初考试古诗词总复习资料,小升初考的古诗题,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会当凌绝顶,一览
-
古文观止·刘基·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①,善藏
-
《先秦散文·庄子·田子方(节选)》原文鉴赏 温
-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余。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
【原题】:寄赠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刘大著陕路运使臧殿院梓州提刑唐察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男人被伤心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男人伤心的诗词,表示男人悲伤的诗句,男人的忧伤诗词。1.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宋代:秦观 原文: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
-
《开设庠序,绥怀远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