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溱洧》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溱与洧,方涣涣兮。①士与女,方秉蕑兮。②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③“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④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⑤
溱与洧,浏其清矣。⑥士与女,殷其盈矣。⑦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⑧
【注释】 ①溱洧(zhen wei 真伟):郑国二水名。溱水源于今河南密具圣水峪;洧水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东流与溱水会合。方:正在、正当。涣涣:春水盛大貌。郑笺:“仲春之时,冰以释,水则涣涣然。”③士与女:统指游春男女。秉:拿、执。蕑(jian 间):兰草之一种。陆机诗义疏:“其茎叶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当时郑俗,士女秉蕑,可祓除不祥。③既且:已经去过了。既,已经。且,经典释文:“且,音徂(cu),往也。” ④且:复、再。洵:信、确实。訏:毛传:“訏,大也。” ⑤维:语助词。伊:犹“维”,语助词。相谑:互相调笑、戏谑。勺药:香草名。三月开花,芳色可爱。韩诗:“勺药,离草也。言将离别,赠此草也。” ⑥浏:水流清澈貌。⑦殷:毛传:“殷,众也。”盈:充满。⑧将谑:相谑。将,互相。诗集传:“将,当作相,字之误也。”毛诗传笺通释:“将谑,犹相谑也。”
【译文】 溱水长呀洧水长,三月水流哗哗响。看那士人和姑娘,手执香兰喜洋洋。女说:“咱去看看吧?”男说:“已经去过一趟。”“再去看看又何妨?洧水那边望一望,实在热闹又宽广。”男男女女一双双,你欢我嬉真快乐,赠支芍药表衷肠。溱水长呀洧水长,三月水流清又亮。看那士人和姑娘,一群一群闹嚷嚷。女说:“咱去看看吧?”男说:“已经去过一趟。”“再去看看又何妨?洧水那边望一望,实在热闹又宽广。”男男女女一双双,你欢我嘻真快乐,赠支芍药表衷肠。
【集评】 清·张尔岐:“三百篇中述语叙景错杂成文,如此类者甚多。郑·溱洧、齐·鸡鸣皆是也。溱与洧,亦旁人述所闻见,演而成章。说者泥朱传淫奔者自叙之辞,不知‘女曰’、‘士曰’等字如何安顿!”(诗经直解卷七引)
清·姚际恒:“诗中叙问答,甚奇。”(诗经通论卷五)
清·方玉润:“在三百篇中别为一格,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诗经原始卷五)
【总案】 此诗咏古代郑俗,男女于仲春之日,聚会河边,游春求友,自结情好,整篇洋溢着欢乐幸福气氛。韩诗云: “溱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观也。”其实,这“诗人”是用第三者写法咏叙的,并非属于自述。所以姚际恒说:“篇中士女字甚多,非士与女所自作明矣。”(诗经通论)诗序解此诗:“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此极歪曲诗意,故而方玉润驳之:“此诗及出其东门正叙郑俗游览之盛,何以刺乱?使兵革不息,男女相弃,岂尚有采兰赠芍事耶?”(诗经原始)按方氏解此诗,总的讲,主此诗刺淫,然而这番话甚可取。此诗两章叠咏,取对话问答结构,而开头、结尾皆作咏叙语,结构错落自由,别具一格,颇引起诗史学家注意。明季本注两章:“赋也。”
-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 ① 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 ② ,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 ③ 搏捷 ④ 矢。王命相者 ⑤ 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 ⑥ 曰:“之狙也,伐其巧
-
玉树琼楼满眼新,的知开閤待诸宾。迟迟未去非无意,拟作梁园坐右人。
-
责任、使命与创新——试谈《那一天有我》新闻摄影画册◎梁宏当我们翻开由宁夏报业集团摄影部王猛主编的《那一天有我》新闻纪实摄影画册时,
-
《达坂城的姑娘》是我听到的王洛宾先生的第一首歌曲。那一年我来到镇上读初中,一下子接触到那么多陌生同学,让我很是不安,更让我不安的是
-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中优美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沙鸥近水古诗词,内容包括古诗词中有关沙鸥的意象,要解析,天地一沙鸥相近诗句,杜甫一首诗中有“沙鸥"的诗句,不是“天地一沙鸥”那首.表达的是飘。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又名《江
-
论题解析 [解题]积累(accumulation),指(事物)逐渐聚集。积累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缓慢而不自觉的渐进过程。积累是一种在力量积聚之后的收获,是成功的基石,它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支撑。 [析题]绿
-
【注释】:
-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