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吴王射狙”注释、翻译和解说
——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狙(ju):猕猴。②攫(jue)搔(zao):腾掷攀执。③敏给:迅速。④搏捷:搏,接;捷,快。⑤相者:吴王左右的人。⑥颜不疑:姓颜,字不疑,吴王之友。⑦董梧:姓董名梧,吴国贤人。
【意译】
吴王泛舟于长江,登上猕猴山。群猴看到他,都惊慌地离去,逃到荆棘的深丛中间。独有一只猕猴,来回攀援跳跃,向吴王显耀它的本领。吴王用箭射它,都给它敏捷地接住了。于是王命左右随从上前来射,猕猴终于给射死了。吴王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自夸它的本领,自恃它的敏捷来傲视我,以至于这样被射死了。当引以为戒啊!不要对人耍骄傲的态度。”颜不疑回去后便拜董梧为师,以改过他自信不疑的骄态,抛弃淫乐,辞谢荣华,三年后国人都称赞他。
【解说】
这则寓言本是嘲讽那些自恃聪明,显才露己者的,可是却似乎在无意之
中揭示了统治者的一个心态。他们乐于受人敬畏,你看群猴惊恐而逃,他们就高兴。偏偏有只不识相的顽猴,居然胆敢恃才藐视他的尊严,而且甚至还接住了处死它的箭,忤逆他的意志,真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赦了。可见他们是容不得人恃才傲物的。在帝王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是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他们的尊严神圣不可冒犯,他们的意志正确而不可抗拒。臣民们必须俯首贴耳,匍伏脚下,嵩呼万岁。正如龚自珍诗云:“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然而正因为如此,他们又是极端孤独的,因为孤独,所以“未尝不仇天下之士,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嵩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 以大便其有力强武。”这样他们也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在专制统治的泥淖里越陷越深。试想一个统治者可怕得连猴子见了都要逃走,那么又如何能凝聚民心呢!于是龚自珍又作出了这样深刻的预言:他们的子孙无法长久地维持其统治,必然要遭到人们的非议、怨恨、责问,甚至连那些大臣也会受到侮辱。
【相关名言】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 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
——老舍
-
苏轼的《游金山寺》是一首描写游览金山寺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词藻,展现了作者对宗教和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注释、翻译和点评令人叹为观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苏轼才华横溢,他的诗作永远值得我们品味、传承。
-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飓风千里黑,苋草四时青。客似惊弦
-
胜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
黑月在浊水,何曾不清明。寸田满荆棘,梨枣无従生。何时反吾真,岁月今峥嵘。屡接方外士,早知俗缘轻。庚桑托鸡鹄,未肯化南荣。晚识此道师,似有宿世情。笑指北山云,诃我不归耕。仙人汉阴马,微服方地行。咫尺不往
-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与布鞋联系在一起的。农村人吃得粗糙,对衣着也不怎么讲究,于穿鞋更是如此,哪怕非打扮不可时,也仅注重上衣下裤
-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永贞元年(805),唐宪宗已即位,韩愈曾佐裴均任江陵法曹参军。当时裴均任荆南节度使,杨凭任湖南观察使,两人均雅好文辞,交往之间常有诗歌唱和,后来把这些诗连同他们从事、部属的和诗编为一集,名为《荆潭酬唱诗》。此文便是韩愈为诗集所作的序言。
-
【3927】未来的冲击(〔美〕阿尔文•托夫勒著,黄明坚译,中信出版社,32万字,2018年6月第1版,79元)△共6部分(19章):①长久的终结;
-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
-
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