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初春济南作》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士禛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此诗作于顺治十二年(1655),描写山东济南初春之景,突出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残游记第二回)的美妙风光。
首句破题。“山郡”即“济南”,它是清代济南府治,城郊有千佛山、马鞍山等,故以“山郡”称之。“逢春”指“初春”降临。“乍晴”,刚晴,一方面写此日天气开始晴朗转暖,一方面又意味在此日之前曾连日雨雪。全诗之景象皆与季节“逢春”及天气由雨雪转晴暖密切相连。此句乃全诗之根基。次句“陂塘分出几泉清”,正是“山郡逢春复乍晴”的直接结果。由于天气转晴暖,“陂(beī)塘”即池塘冰雪消融,化为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诗人以“几泉清”的设问句式表现之,含有多处池塘分流出清泉之意。
初春济南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景象则是“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郭”,外城,“千峰”指济南城南郊的千佛山。前句是写济南“家家泉水”(老残游记第二回)之泉城特色,后句是写著名的大明湖之奇观。这两句大笔如椽,勾勒出济南的整体风貌,读来仿佛乘飞机于空中鸟瞰,一切尽收眼底。城郭的千万户门前都有清泉流淌,能享受大自然的如此赐予可谓得天独厚;而积雪未融的千佛山的诸峰倒映于湖中,“雪后山峰”之洁白与湖水之碧绿相映,格外清丽纯净,更增添了大明湖之美妙。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曾描写道:“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可视为此诗的注脚。“半入城”三字下得尤妙,化静为动,使无生命的千佛山具有了灵性,好像千佛山亦羡慕城内之风光而“入城”观赏,“半入城”又写出千佛山自身未动,只是以倒影入湖的奇景。
这首七绝纯然写景,不露声色,但无论是“逢春复乍晴”的好天气,还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蕴着诗人对济南初春的审美喜悦,流荡着一种迷恋的情韵。
-
《菊花·不第后赋菊》咏菊花诗鉴赏 黄巢待到秋
-
《十四行集(选二首)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冯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
-
《周南》之诗,其志美,其道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周南》之诗,其志美,其道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出处】唐刘方平《 春怨 》。 【意思】太阳落了,天近黄昏,皇帝不来临幸,金屋中的美人在流泪。此借宫人的失宠,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鉴赏】夕阳西下,黄昏降临
-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
交友类名言赏析《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
-
【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鉴赏】 这首词的原序说:“王定国歌儿曰
-
万户侯家几叶孙,弟兄红旆独乌巾。携琴又入庐山去,谁信朱门有逸人。
-
《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什么意思,出
《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熹 《中庸
-
故乡是等同于母亲一样的名词。当我们谈论故乡时,故乡的山水、牛羊都和亲人一样跑在外乡灵魂的前面,庄稼和树木也和别处的不同,总是挺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