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秦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树宽。②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③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④
【注释】 ①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蜀冈上、大明寺侧。北宋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②青螺:形容远山如螺貌。唐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卮:酒器。④淮东:扬州在宋代属淮南东路。
【译文】 高楼画栋,矗立在古寺之间,四周的形胜美景,尽收入眼底雕花护栏。远处江中,青山浮动如螺髻;江南绿树,天空到此倍觉宽。细雨纷飞,栏杆外幽花渗透着清浅的泪水;风前把盏,清清的美酒也泛起细微的波澜。游人如果评论登高临远的美景,应把平山堂作为淮东的第一景观。
【集评】 今·金性尧:“三四两句承上写景,即是凭栏所见的‘佳处’,紧接‘破题’。五六两句写风雨中登临之趣,亦即‘转’。雨是细雨,故曰‘浅泪’,风是轻风,故曰‘微澜’。用字精致,但亦纤巧,正是秦诗的两方面特点。”(宋诗三百首第174页)
【总案】 此诗既体现出男子汉雄放的胸襟,又体现出女性般的绣花心眼。你瞧,颔联大笔挥洒,大江、远山、天宇、江南,广袤寥廓的空间尽收笔底,由有限伸向无限,气度恢弘;而颈联之槛外幽花溅泪,风前杯中酒泛微澜,观察与描写又何等精致细腻。境界一大一小,有刚有柔,构成错综均衡的美感。
-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
一开头,作者就对“花”“月”“酒”这些为一般诗人所沉湎而讴歌的事物加以否定,表明自己并非“风月派”。说花是无知的,不必为花伤情,月是无聊的,不必为之徘徊流连,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更不必沉湎,不必讴歌。下面“把天”四句,进一步以丰富的想
-
古文观止·汪琬·送王进士之仕扬州序 诸曹【1
-
玉池波浪碧如鳞。露莲新。清歌一曲翠眉嚬。舞华茵。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压力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压力”的古诗,关于压力的古诗词,形容压力大的诗句。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4. 少壮
-
冷的口哨 夏夜。钟声走着迢远的路。 天空泛溢着湛蓝的海水,田野泛溢着湛蓝的湖水。柳树和茅屋起了海上湖上水气的烟;烟和烟的颜色织着沾沽的夜雾。湛蓝的水,烟和雾沉甸甸地停潴着,颤荡着夜凉的柔波。露水滴落在
-
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三年相伴影随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旧痕犹作眼,闭门高节欲生鳞。畏途自卫
-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楼十二楼,房杪塞北门。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
这首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表现了词人的离愁与思念之情。词人通过描述自己与好友的离别,表达了离别后对友谊的珍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愴然而涕下!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于一个富有家庭,但他在
-
漾舟乘水便,因访故人庄。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