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赏析 - 宋词三百首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楼十二楼,房杪塞北门。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
这首词以离别之情为主题,表现了词人的离愁与思念之情。词人通过描述自己与好友的离别,表达了离别后对友谊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忆友之情颇深,同时也描绘了作者面对离别时所感受到的风雨飘摇的忧愁气氛。接着,“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明确了与友人共同面临离别的处境,增加了亲切感。
下面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通过表达离别后远隔天涯,但心心相印的情感,突显了友谊的宝贵。接着的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则表达了友谊在困难时刻的支持与依靠。
最后一段诗意地描绘了友人离去后的寂寥画面。“小楼十二楼,房杪塞北门”形容了小楼高耸的景象,暗喻友人的远行。“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表达了词人殷切盼望友人归来的情怀。
整首词情感饱满,描绘细腻,通过离别的主题,表达了词人对友谊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造口:即今造口镇,在江西省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亦称皂口。郁孤台: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南,也称望阙台,是唐宋名胜之地。清江:赣江。赣江流经赣州市,过郁孤台下,到造口,朝东北方向流入鄱阳湖。行人:指被金兵追赶逃难的人民。长安:汉唐故都,后代指帝都,此指宋都汴京(开封)。可怜:可惜。“青山”二句:青山虽然遮住了人们望长安的视线,却拦挡不住江水,毕竟奔腾东去。鹧鸪:鸟名,俗谓其鸣声若曰:“行不得也哥哥。”
【鉴赏】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官署设在赣州。郁孤台、赣州、皂口镇都在赣江边上。作者登临远眺,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在造口壁上写了这首词,时年三十六岁。
此词以写山水来寄寓词人怀念故土、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词的上阙是山水分写。低头俯视,“郁孤台下清江水”,只见赣江之水经过郁孤台向北奔流,直抵造口。词人触景生情,追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一路由元帅金兀术率领,直奔建康、临安,宋高宗仓皇逃走,金兵尾追,沿途骚扰浙东一带;另一路从湖北大冶偷袭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追踪高宗的伯母隆裕太后,沿途抢掠杀戮,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词人不写帝王后妃所受的惊恐,以及他们日夜兼程、奔亡的惨状,而写“中间多少行人泪”,即人民所遭受的惨痛经历。四十多年了,这滔滔江水日夜流淌,它便是人民的痛苦和悲伤泪流而成,“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乐府民歌·华山畿)。“多少”一词,既强调人民的苦难之多,也表现词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出语惨痛,令人心酸泪下。
接着词人抬头远望,“西北长安”,“长安”,是帝都的代称,此处指北宋旧都汴京。暗示词人对北宋旧都的思念之情,表现对河山沦陷的沉痛心情以及恢复失地的愿望;但是词人南下都十四年了,中原尚未恢复,故都还在金人的占领蹂躏之下,流露出对南宋朝廷辱权丧国、不能收复失地的怨愤,感情极为沉痛。“可怜无数山”,由于关山阻碍了视线,想看一眼故国都不能够,这本已极为沉痛,再加上“可怜”二字,其感情之强烈,可想而知。
词的下阙,合写山、水,感叹收复山河的夙愿不能实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词人眼看蜿蜒的江水,穿过层峦迭嶂,向东流去,顿生无限感慨:青山能够遮蔽人们的视线,却终究阻挡不了奔腾东去的江水。自己却不能像江水一样冲破阻隔,奔向理想的地方,而只能寄身在江南一隅,空自嗟呀;自己南归十四年来,不被重用,难施抱负,投降派就像无数大山阻挡着抗金之路,阻挡着词人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理想。这真是人不如江水,而投降派却更甚于青山。“毕竟东流去”,这“毕竟”二字,流露了多少对碧水破山东流的向往、羡慕之情;在这向往、羡慕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壮志难伸的感喟!
词的最后两句写深山鹧鸪,抒发词人忧念时局、感伤身世的苦闷心情。沉沉暮色,暗示了词人无边的愁苦,深山独鸣的鹧鸪正是词人得不到理解和重用的寂寞心境的写照。词人用苍茫、低沉的背景来衬托自己浩茫的心事、抑郁的情怀。鹧鸪的叫声,似乎在唤“行不得也哥哥”。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四中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连鹧鸪鸟都在说抗金事业的艰难,词人的恢复之志难以实现,这正是他的“愁”心所系。这声声鹧鸪,预示着后事难期,希望渺茫。
此词虽只短短八句,却借山水表达了词人沉痛、激愤、向往、忧愁等多种感情,含蓄委婉,起伏跌宕,胜似长调。周济云:“借水怨山”(宋四家词选)。
菩萨蛮这个词牌,调子谐婉柔美,常用以表现起伏缠绵的感情。而辛弃疾却用它表现同情人民苦难、要求收复中原的博大情怀,以及心系国家安危、悲愤交加的黄钟之音。词人的悲悯之情、忠愤之气,何其苍茫悲壮、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梁启超曾赞赏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鞺鞳(tangta,钟鼓声),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丙卷)。
-
兄弟讼田,至于失欢【原典】清河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①,积年不断。太守苏琼②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 【意思】三月三日天气清朗,长安的 曲江边有许多美丽的女人来游春。三 月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代 习俗,这天要到水边祭祀以除
-
王昌龄的诗作《送魏二》描绘了友情的深厚与不舍。文章翻译分析了诗中的含义,表达了朋友间的情感与离别之痛。王昌龄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绪,让人沉浸其中。诗中的每个字句都传递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令人感动不已。这首诗也告诉我们友情是无价的宝贵财富,应珍惜和保护。王昌龄的《送魏二》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作,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和友情的珍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6岁宝宝背古诗词,内容包括请大家建议一下适合6岁孩子背诵的古诗词,六岁会背的古诗有哪几首,怎样教六岁孩子背唐诗记得快又牢。简单的五绝,七绝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
-
这首诗写诗人后湖晚坐时所见景致,及其悠闲情怀,大约作于诗人自颍州教授任上罢归后的几年家居赋闲之时。首联是写近景,通过浅水和荒城,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环境。颔联是写远景,写青林和白鸟,充满自由和生机,成为名句。颈联是抒发诗人的感慨,远离官场,
-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2 。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翻译与解读
-
衙排宣政仗,门启紫宸关。彩笔停书命,花砖趁立班。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暗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从东分地色,向北仰天颜。碧缕炉烟直,红垂佩尾闲。纶闱惭并入,翰苑忝先攀。笑我青袍故,饶君茜绶殷。诗仙归洞
-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程公许春工殚巧万
-
典源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释义用法 在河边希望得鱼,不如回去织网,再来捕鱼。后以此典指空有想法而无行动。 用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