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组《蓦山溪·梅》原文和赏析
曹组
梅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注释】
铅花御:用脂粉化妆。廉纡:细微,纤细,连绵不断。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原指南朝梁代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此处指作者自己。
【鉴赏】
这是一首咏梅词。作者运用拟人化的笔法,描摹了梅花的孤芳自傲,在咏物中寄托了作者高洁的自我人格。
上阕写野外之梅的天姿国色和幽独高雅的神韵。词一开头,词人没有因袭古诗词中委婉含蓄,欲说还休的习惯做法,直接咏梅之清纯高洁:“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二句是化用苏轼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和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描写在天寒日暮时,惟有梅花一枝独秀,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孤芳自赏。接下来“黄昏院落”五句紧承上句,意思是无论是黄昏时刻,在无人问津的院落里,还是在寒风吹过,飞雪茫茫的江边路上,孤芳高洁的寒梅,仍独自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既是对梅之幽独高洁品格的进一步礼赞,也同时暗含了对志士仁人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阕由描写梅花转入以物喻人的抒情。词人由月下疏影的清丽景象联想到日后花落梅黄,阴雨连绵的情景,情思悠长。“月边疏影”二句,意即月光下,梅的疏影,清凄无比,犹如美人正进入那叫人消魂的梦境之中。“结子欲黄时”四句是写,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尽管她不停地遭受风霜雪雨的摧残,然其玉骨冰魂,依然孤芳一世,清高无比,只令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愁和情。词的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中,词人自比东阳,借花骋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憔悴消瘦。此句微思远致,清逸脱尘,犹如梅花。
全词用清丽淡雅的笔墨,抒独赏清芳之情,表孤高自傲之志。在赞赏梅花飘逸脱俗的风骨时,又隐隐带有一种不甘寂寞、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是古诗词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一篇佳作。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出处】唐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 【意思】长江入海 处,只见一片苍茫暮色。江岸上浦树辽远,裹着一片翠烟。惜别之情更 是无限的深远,那沾襟
-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塵尾谈重玄
-
移民生活新画卷——读马慧娟散文集《希望长在泥土里》◎余海堂一群女人散落在早春的田野里,扎着头巾,戴着口罩,只剩下两只眼睛在扑腾,盯
-
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善的《文选》注说,这首诗谢朓本集原题作“和徐都曹勉昧旦出新渚”。徐勉,字修仁,是谢朓的朋友。昧旦:即黎明、拂晓,语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可见时辰约略后于鸡鸣之时(一说“昧旦”应该是在“鸡鸣”之前,天色将明
-
汤显祖《【曲】·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 【原文】 【金珑璁】 (贴上)连宵风雨重,多娇多病愁中。仙少效,药无功。 颦有为颦,笑有为笑 ① 。不颦不笑,哀哉年少。春香侍奉小姐,伤春病到深秋。今夕中秋佳
-
孙鲂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 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 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 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 牵吟过夏惟忧尽,立看移时亦忘回。 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
-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出处】唐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译注】你应在桂花盛开时前往终南山,不要等到落花如雪时才到达,那就辜负了自然界的良辰美景了。 【全诗】 《崔九弟欲往南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注】剑门关外忽然传闻官军收 复了蓟北,我刚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泪 流满面,打湿了衣裳。剑外:四川剑门 关以南的地方,也
-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①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 ② ,与吾约为兄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