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八十三)》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龚自珍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此诗是诗人南归途中在江苏淮浦(即今江苏清江市)看到漕粮北运,船夫拉纤过闸的情景感慨而作。所谓“漕粮”,这是清王朝向农民征收田赋的一种,此种田赋所征皆大米,专供朝廷享用。东南各省的漕粮,当时主要是通过运河经黄河北运,称为漕运。运河在淮浦进入黄河水道,由于运河与黄河水位高低不同,因此设立很多水闸,将水位提高,船只过闸则靠人工拉纤,每船需纤夫十人以上,劳动相当艰苦,加上黄河、运河水利长期失修,泥沙淤积,常常泛滥成灾,这就更增加了运输的困难。清人邹在衡在观船艘过闸诗中对船夫拉纤有这样的描写:“头工与水手,十人有定额。……邪许万口呼,共拽一绳直。死力各挣前,前起或后跌。设或一触时,倒若退飞鷁。再拽愈难动,势拗水更逆。大官传令来,催攒有限刻。闸吏奉令行,鞭棒乱敲击。可怜此民苦,力尽骨复折。辛苦拽一船,未必多钱给。聊为救饥寒,强如忍饿卒……”“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诗人站在河边上,目睹船夫拉纤过闸情景,他细细地计算了一下,每条船需要十个以上的纤夫,每天有千艘船只过闸,该要花费多少人力啊!下笔议事,感慨之情已自见。“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这是感慨的具体描述。太仓,封建王朝在京城设置的粮仓,诗人长期在朝廷任职,所以他说我亦长期食用太仓的粮食。糜有消耗、浪费之义,诗用“糜”来说他吃过这些糟米,有内疚与自责之意。正由于诗人内心充满了内疚与自备,当夜深人静,听到纤夫拉粮船过闸的号子声,自然触发同情之心,眼泪也像滂沱大雨般掉下来。此诗笔力凝重,感情真挚,哀切动人。我们从诗人滂沱泪水中,仿佛看到了船夫在鞭棒敲击下挣扎呼号,力尽骨折的斑斑血泪,诗也曲折地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迫害的罪行。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诗题“古意”,与“拟古”、“效古”相似,多咏前代故事,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古意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 起句“挟瑟丛台下”,是说一位女子带着叫做瑟的乐器来到丛台
-
鲁穆公 ① 使众公子 ② 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 ③ 曰:“假 ④ 人于越而救溺子, 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 而齐近, 鲁患其不
-
掩鼻人间臭腐常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期同《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上片直抒胸臆,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1〕 。 昔穆公求士 〔2〕 ,西取由余于戎 〔3〕 ,东得百里奚于宛 〔4〕 ,迎蹇叔于宋 〔5〕 ,求邳豹、公孙支于晋 〔6〕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
-
《旧约·创世记》第37章 雅各住在迦南地,就是他父亲寄居的地方。雅各的儿子约瑟17岁,与他哥哥们一同牧羊。他是个童子,与他父亲的妾——辟拉、悉帕的儿子们常在一处。约瑟常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告给父亲。以
-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作品赏析【注释】:
-
·刘向·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艘楫之间,则我不
-
本诗题为“春望古意”,是拟写了汉朝宫中失意女子——或许是宫女、或者是妃嫔——看见春天时的心境。这种宫怨的情调。
-
【3894】澜沧县常见药用植物(黄璐琦、朱有勇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0万字,2018年1月第1版,198元)△这本书室黄璐琦院士、朱有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