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朝鲜]崔致远
狐能化美女,
狸亦作书生。
谁知异类物,
幻惑同人形。
变化尚非艰,
操心良独难。
欲辨真与伪,
愿磨心镜看。
【赏析】
古意是崔致远回到朝鲜以后写的。诗歌用“古意”作题,意在以古讽今,用动物幻化为人形这一神话传说,以辛辣的比喻讽刺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朝鲜封建统治者的人面兽心和虚伪本质。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讲述了一个关于狐仙的神话传说。狐狸经过修炼,可以获得人形,能够幻化为美女书生。狐狸是动物,与人原本不是同类,但是它幻化为人形后,让一般的人很难分别出究竟是人还是狐狸。中国古代还有书生因受美色诱惑爱上狐仙(即狐狸幻化的美女)的爱情故事。诗人回国后看到国内到处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朝中官僚争权夺利,甚至很多人面兽心者占据朝中重要位置。因此在诗中,诗人正是以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把封建统治阶级比作狐狸,揭露他们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欺骗人民丧尽天良的伪君子。
后四句,说明了一个道理。诗人认为,这种幻化本身并不是非常艰难的事,但幻化背后的用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而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用心察看,辨清真伪,以防被其伤害。诗人要人们剥开封建官僚的画皮,揭开他们的伪装,看到他们的真实面目。他认为,要想改变“狐能化美女,/狸亦作书生”这种现象,必须要“愿磨心镜看”,也就是说,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不被他们的假象所迷惑,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够明辨是非。这标志着具有朴实正直品质的崔致远思想走向了成熟。他对纷纭的现实生活、名利官场观察得比较透彻,有了辨别真伪的警觉。
从更深意义上说,古意不仅仅是一首批判现实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歌,它还有更深的哲理意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探索,用狐狸幻化人形这一具象,来说明了一个抽象的哲理: 世间万物真真假假,我们如何辨别真假。诗人受到了晚唐禅宗思想的影响,用反思的目光深入到世界的本质当中,在禅蜕的境界中去感悟自然、人生。
古意在形式上基本属于中国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五律。只是五律要求整首诗歌一韵到底,而古意前四句一个韵,后四句一个韵。晚唐人爱写篇幅短小的律诗和绝句,尤其是五律。显然,崔致远作汉诗深受唐人的影响。一首五律只有四十个字,又要具备律诗所要求的声调、辞藻、对仗、意象等近体诗所必备的要素,要求颇高。古意一诗,将这些艺术元素在这四十个字中安排得非常妥帖,如开头两句“狐能化美女,/狸亦作书生”对仗十分工整。可见,崔致远不愧是朝鲜汉文学的鼻祖。
(凌喆)
-
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不言劳倚伏,忽此遘邅回。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青陆春芳
-
南风歌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格伦·古尔德:最低限度的巴赫在我看来,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巴赫,堪称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标记。为什么是古尔德?为什么不是另外几位同样是
-
夏天,当白昼消逝,铺满鲜花的平原 当四面八方飘来阵阵醉人的芳香; 闭上眼睛,听到的嘈杂声似近又远, 似睡非睡,便进入一处透明的梦乡。 星星变得更纯洁,夜色显得更美好; 天穹幽幽,又朦朦胧胧,又若明若暗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译文】 人的好运气,不会好过千日,花的红颜色,不会红过百日, 【评说】 这是人们对于人生世态变化的感叹,也可以用来说明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世事万变,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李商隐悲剧的一生铸就了他纤细而忧伤的感情,即便是烂漫的春色,在他
-
郭东丘墓何年客?江畔风光几日春?只合殷勤逐杯酒,不须疏索向交亲。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除却醉来开口笑,世间何事更关身? 作品赏析【注释】:中天①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①中天:此指天上。七
-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一闻激高
-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①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②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③ 【注释】 ①屏营(bing ying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