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注释】 格丽娜·乌兰诺娃:前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在天鹅湖、睡美人、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等芭蕾舞剧中创造了众多的优美形象。
【赏析】 这是诗人观看鸟兰诺娃表演小夜曲芭蕾舞后有感而写的一首赞美诗。全诗通过一系列比拟·创造了一种美的意境,再现了乌兰诺娃表演时的迷人舞姿,寄寓了丰富的诗情和深遵的哲理。
全诗共两节。前一节写乌兰诺娃优美的舞姿和超群的舞蹈技艺。舞蹈是以动作、形体、表情为主要表情手段,是一种以听觉、视觉兼有时间性、空间性的艺术形式.而诗歌则是语言艺术。如何运用诗的形式把一瞬即逝的优美舞蹈艺术形象再现呢?在这首里,诗人没有去直接描绘乌兰诺娃的具体舞姿,不去追求“形式”.而是着力于“神似”.抓住那些最能体现出舞蹈家“神韵”的典型特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如以“云”比喻舞姿的柔软,以“风”比喻舞姿的轻盈,虽然二者都不具质感,但是换成具有质感的“棉花”、“鸿毛”反而破坏了美。通过这样的比拟给人一种飘逸流动的感觉,准确地把乌兰诺娃柔软的体态、轻盈的舞步、风韵、神采,甚至台上台下的气氛都传神地描绘了出来。这首诗不仅幽美、宁静,而且静中有动,“女神”像一朵洁白浮云,又像微风在轻轻吹拂。好像如梦如幻的仙境,这种把形体美与意境美融合在一起的写法.给人以巨大的美的享受。
如果说前一节是诗情画意交相辉映,那么,诗的后一节则是哲理与诗情的水乳交融。诗人指出.乌兰诺娃那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是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晶。他把浪漫色彩与现实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运用“不是”、“却是”否定和肯定的句式,诗人否定乌兰诺娃不是天上的仙女,因为“仙女”是人们幻想出来的,这位芭蕾舞大师尽管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是艺术家智慧和汗水艰苦锻炼的结果。说明美的陶冶、美的教育是和劳动密切不可分的。劳动是生活之本,艺术之源,这就把诗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
-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 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 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 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
-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井栏砂,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附近。诗的第一联把地点、时间、天气、人物、事件都写出来了。地点是“江上村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隔江斗智》全名《两军
-
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身稳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无?
-
寻芳长恨见花迟,岂意看花独後期。试藉落英聊共醉,为怜残萼更攀枝。清香肯以无人减,幽艳惟应有蝶知。开谢两堪成怅望,伤春不到柳丝时。 作品赏析【原题】: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陪饮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因
-
乡野的声音四季轮转。 冬日的清晨,大地上还残留着寒气,是那一块一块的像白麻布一样的冰霜。深秋的田间,夏日的踪迹,在那些色彩斑
-
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
-
元·许有壬2辛未,登西楼,和元裕之诗3。遣捕鱼,得鲤、鲫,活跃几席前。午,泛舟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