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持胜甚难 全文、注释、鉴赏
〔注释〕 ① 尤人、终人: 指翟国地二邑。“尤”又作“左”。 ② 谒: 这里指“报告”。 ③ 大: 涨水、洪水。 ④ 日中: 太阳当头照,这里指正中午。不须臾: 不过片刻。 ⑤ 一朝两城下: 王念孙认为本作“一朝而两城下”。 ⑥ 杓: 拉开。关: 门栓。 ⑦ 公输般: 即鲁班。 ⑧ 语见老子·四章。冲: 虚空。盈: 满。
【鉴赏】 这则故事是接着上一则“知雄守雌”的故事讲的。同样是赵襄子,在这以前对智伯的事能做到“知雄守雌”,而在自己取得胜利、强大之时,又能做到反思忧虑,显得十分柔弱,以防“物壮则老”,所以也就能保持胜利、福及后世。在作者看来,赵襄子是真的懂得“道”的人。“道”看起来十分虚空,但将它用于人事却真能使人得益匪浅、受惠无穷,用老子的话来说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具体来说,“道”体虚而不盈的原则又体现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四章)。
如将“挫其锐”用于人事,就要明白锋芒显露总非智者所为。原本以为战争打仗总该保锐气持锋芒,但优秀军事家却又知对方也在“避其锐气”(孙子兵法·军争篇),所以常常掩其锋芒,藏其精良,为的是虚实奇正无以捉摸,以便寻机给对方致命一击。现实生活中,锋芒显露者常遭其剉磨,从而不断印证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三国李康运命论)这一现象。所以人如按“道”行事,就该“挫其锐”,而不能锋芒毕露、锐气十足。
同样,如将“和其光”用于生活,就会看到人之居处原本就该“阴阳适中,明暗相半”;为了“和其光”,防止“明多伤魂,暗多伤魄”,室内房中必置帘备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这样就能使人安心平目、身心健康(明周臣厚生训纂·治家)。由此推向人事,如同过明过暗均伤魂魄一样,三国魏晋的孔融、杨修、嵇康等均因炫耀,不能“和其光”而招致杀身之祸。对此,开导嵇康的孙登说了一句哲理性的话:“火生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注引文士传)这可算是对“和其光”的最好注解了。
总之,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只有明白“挫其锐”、“和其光”——“道”体虚而不盈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真正做到立于不败之地。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锺。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杜鹃花·杜鹃花词》咏杜鹃花诗鉴赏 施肩吾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梅花的品格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描写梅花的品质的诗句,形容梅花品质的诗句,关于描写梅花的品质的诗句。关于描写梅花品质的诗句有: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早年迷进
-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礼乐遥传鲁伯禽,宾客争过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
春秋·《论语》1五则·之一2子曰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4,小车无軏5,
-
记一出西直门〔2〕,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
-
《人惟患无志,安可辞固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此词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盖出于同时。从两词所抒发的感慨、所描绘的景象和所创造的意境来看,都极为相似。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
-
诗题一作《偶成》,作于公元1058—1062年春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春光融融的景象,通过自己的游赏之乐被“时人”误解,用反衬的手法抒写了诗人的闲适自得之乐,表达了理学家对平淡自然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