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
散文篇名。选自战国策·楚策一。题目是后人所加。今人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说:“策首载‘威王问于莫敖子华’,当为威王时事无疑。楚威王在位共十一年,姑附于威王元年,当周显王三十年。”钟凤年国策勘研说:“此章所举皆楚之闻人大事,威王亦非愦愦者;先后相去甫百余年,何竟一无所知,殊奇。”今人缪文远战国策考辨说;“此章确年不可考,诸家均以意附于威王初立之年,无据。”今人朱鸿恩等战国策选注说:“在楚威王看来,只有符合他主观规定的那个框框的某一种人,才是社稷之臣。莫敖子华则以生动形象的本国史实,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只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对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或是促进了国家的强盛,或是挽救了社稷的危亡),就是社稷之臣,当威王慨叹当世没有人才的时候,子华又尖锐地指出,那只是王并非真正爱才罢了!总之,真正爱才,不拘一格用才就有人才;反之就没有人才。”此文记叙莫敖子华通过讲述楚国历史上的“忧社稷之臣”的故事,对楚威王进行劝谏,并进而说明什么是贤才和怎样去发现贤才的问题。子华列举出代表五种不同类型的“忧社稷之臣”,来说明楚威王所持的那种只有不图利禄,却能为国担忧的人,才是忠君爱国之士的看法是片面的。这五种人中,除了‘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之外,有的廉洁奉公,安于贫困,以忧国事;有的爵禄高厚,才智过人,平定国家的乱事;有的当国难深重时,舍生忘死,勇敢地为国捐躯;有的为了救亡图存,不辞艰辛,奔走救援,泣血秦庭,他们都对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应当是社稷之臣。文章最后用楚灵王好细腰,楚士就节食求宠;国君爱什么,臣下就作什么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如果威王能够好贤礼士,不拘一格用才,忠臣贤才就会从现实生活中求得。这是莫敖子华对楚威王进行劝谏的目的所在。大量引用历史典故来说明道理,从历史经验的分析中,对现实生活现象作出有力的结论,使得文章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这是此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另外,语言形象,文辞精炼,感情充沛,也是此文的突出特点。子华叙述国史,言词恳切,情感真挚;对几种类型的社稷之臣的介绍,既渲染了他们在气质、作风上的不同点,又强调了他们一心为国、有功于社稷这个共同点,内容具体,形象丰满,言之凿凿,令人信服,和一般策士铺张扬厉、夸诞恣肆的说辞有着根本的区别,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汉武帝封燕王策 呜呼!小子旦,受兹玄社,建尔国家,封于北土,世为汉藩辅。呜呼!熏
-
【题 解】晏殊一生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但锦衣玉食的生活填补不了他精神上的空虚,所以
-
脚还没踏上兰陵的土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诗就跳出了我的嘴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在利益面前,数千年来,人类在征服和打赢的期求中,不能自拔,为了人的私利,持久地打着两场战争。第一场战争,人类以万物为对手。人类在一
-
唐·柳宗元2鹿畏貙3,驱畏虎,虎畏罴。罴之状,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4。楚之南
-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年纪 也大了,就嫁给了一个商人。车:一作 鞍。老大:上了年纪。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非凡(色
-
慢词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词。唐五代时已有慢词,敦煌琵琶谱中也有慢曲子。至北宋柳永创制了大量慢词,以后词家竞相制作,慢词遂盛极一时,与小令双峰并峙。其中有的慢词确是小令的扩展,如《雨中花》有五十字体,《雨中
-
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夏 马谦斋 恰帘前社燕忙,正枝头楚梅黄。 当空畏日炽炎光,杨柳阴迷深巷。 北堂,草堂,人在羲皇上。 亭台潇洒近池塘,睡足思新酿。 竹
-
关于习俗的名言名句大全 古老的习俗具有天然的威力。 [古罗马]西塞罗《创造性》 人喜欢按习俗行事,因为人是习俗的创造者。 [英]萧伯纳 《贵贱联姻》 一块可口的蛋糕,与其留着,不如切开吃掉; 坏的习俗
-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