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亲B.海涅 [德国]海涅
一 我惯于高高地昂起头颅,
性情也有些固执、倨傲;
纵使国王正视着我的脸,
我也绝不肯低眉顺眼。
可是,母亲,我坦白对你说:
我尽管高傲自大,目空一切,
在你的幸福而亲切的身旁,
我却常常感到卑微、胆怯。
是你的精神悄悄制服了我?——
你崇高的精神无往不胜,
光明灿烂可与日月辉映。
还是往事的回忆令我难过?——
我曾干下那样一些事情,
伤了你爱我的慈母之心。
二 我曾狂妄地离开你,
想要走遍天涯海角,
看何处能寻找到爱,
好满怀着爱将爱拥抱。
我找遍了大街小巷,
挨门挨户伸手乞讨,
求人给我些许爱的施舍——
可得到的只是笑骂冷嘲。
我不停地走到东,走到西,
哪儿也没有爱,没有爱,
我终于转回家,痛苦又悲哀。
这时母亲你迎着我走来,
啊,瞧你那眼里浮泛着的,
不正是我久寻不着的甜蜜的爱!
(杨武能译)
【赏析】
如果说世上有永恒的情感,毫无疑问那便是母爱。抒写母爱的诗歌有很多,然而海涅这首致母亲B.海涅却以独特的视角来歌颂母爱的崇高精神,诗人怀着一颗歉疚的心宣扬了母爱的宽广深沉、仁慈无私。
海涅在诗歌上的成就与母亲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还在海涅幼小的时候,母亲就把缪斯那五彩斑斓的腰带在他眼前晃动。海涅的母亲对诗歌艺术情有独钟,是卢梭和歌德的崇拜者。她正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教育孩子的。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海涅对母亲充满着敬仰和依恋。
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个高傲倔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在国王面前也不会低头垂目的人,而在母亲面前却感到卑微渺小。通过在国王和母亲面前“我”的态度的对比,更加显示出母亲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回答了在母亲面前常感卑微胆怯的缘由,含蓄地承认征服“我”的是母亲崇高而圣洁的精神,在诗人的眼里,母亲的精神光彩夺目,如太阳般温暖,如月亮般宁静,如星星般明亮。
年轻时人们常常因为任性而做错事,使得母亲伤心。成熟后回想起来又悔恨不已、心存愧疚。这或许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历程。诗人在第二部分叙述了“爱的寻找”和“爱的回归”。当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爱。前者指的是诗人寻找爱情的过程,后者指的是诗人最终又回到了母爱的怀抱。“我曾狂妄地离开你,想要走遍天涯海角,看何处能寻找到爱,好满怀着爱将爱拥抱。”人长大了,翅膀硬了,总想脱离母亲的照顾,飞到外面的世界去。在这里,诗人写出了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的普遍心理。而当时,诗人正痛苦地爱恋着他的堂妹阿玛莉,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只是一份单相思。诗人虽然到处寻觅爱的踪影,乞求爱的降临,可得到的却是嘲笑。
当诗人带着疲惫和忧伤回到家中,迎接他的依然是母亲慈祥的微笑和温柔的双手。母亲的爱总是在我们身边不离不弃,同时又无怨无悔地接纳并安抚我们的脆弱、忧伤、凄楚和迷惘。诗人最终意识到,无论走得多远,永远走不出母爱的半径;无论伤得多深,母爱永远是心灵的港湾。爱情无法取代亲情,母爱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情感都无法比拟、无法替换的。她像太阳一样消融子女心中冻结着的痛苦,像月亮一样照亮子女心里隐含的忧郁。正是母亲,用自己的爱去弥补儿子久寻不着的爱,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安慰儿子受伤的心灵。
致母亲B.海涅不像我们常见的那种写给母亲的诗歌,它没有从正面对母爱进行热情歌颂,而是选择通过与社会的冷漠、爱情的势利等相比较,从抒情主人公的离开——寻求——回归的过程中,来衬映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该诗也写出了大多数的青年人都曾有过的一段心路历程,离开后才知可贵,失去后方知珍惜。读海涅的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一种久别的温暖和熟悉的安宁。
(杨海英)
-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希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群盗至今日,先朝忝从臣。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秦。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向来论社稷,为话涕沾巾。 作品赏
-
谓好处统统让给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相传姜太公当了宰相后,厉兵秣马,在扶周灭纣的最后决战中,他命人筑了个高耸入云的“封神台”,把阵亡的大小将士列册封神。 随着残酷战争的结束,双方牺牲了不少将士,神台的
-
【原题】:韩玉汝山堂会别梅花已盛至苏州示谕水乡天寒未开
-
久客倦京国,言归岁已冬。独过伊水渡,犹听洛城锺。山色经寒绿,云阴入暮重。腊梅孤馆路,疲马有谁逢。
-
诗词鉴赏《念奴娇 ① ·朱熹》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用传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临风一笑 ② ,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 ④
-
【原题】:岁庚午予过来凤驿观壁间碑刻火池事尝赋诗今岁甲午再过用前韵
-
《芭蕉》咏芭蕉 芭蕉,属芭蕉科,多年生草本植
-
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人才辈出,满门高知,他们家不光男子厉害,就连娶进门的媳妇也极其不简单。书圣王羲之就是出自这个家族,而我们曾在课本上学到的“咏絮才女”——谢道韫就是王羲之的儿媳妇。
-
徐聋子和儿子都爱钓鱼。徐聋子有根一丈余长的斑竹钓竿,节疤粗且节距短,起码在山谷豁口处生长十几年才有此仙风道骨。这根钓竿是他的宝贝,
-
前些日子,一个文友来找谈歌聊天,七说八说,就说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就谈到了司马懿这个人物。文友说,司马懿这个形象的色彩,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