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十五夜望月》(王建)原文|鉴赏|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十五夜望月》(王建)原文|鉴赏|赏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又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抒情诗

这首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景起,以情结,很有韵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的是中秋之夜,月上中天时候的庭院景色。“地白”指月光遍照院子,地面泛起一片白光,使人觉得地面是白色的。李白诗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是以霜色洁白形容地面月光的。“树栖鸦”,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夜深,秋露更浓,甚至已开放的桂花也湿了。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诗人注意谛听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但它是不可闻的,由此也见出夜之寂静了。一二两句极写夜已深、夜极静,暗中托出感受这夜深夜静的人。只有人才能对环境有这样敏锐细腻的感受。然而,夜深不寐,究竟为何?两句景语,自然引出下面二句的人事活动来。

王建: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赏月,合家团圆,是中国民族的风俗。因此,中秋之夜,离家外出的游子,特别会涌现思家怀乡之情。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合团散却不相同。不知道哪个人家有人外出,哪个游子离家作客,怀念之情会象秋露一样,更浓更重地降落在这一人家、这一位游子身上。普遍性的情绪,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而这个别人,在大地城乡之中,又是一个不明确的载体。这样的写法,和李白忆东山诗中“明月落谁家”一样,使普通的心理情绪,有了专指性。而这专指性,却又隐没在虚拟悬想之中。正因为如此,对月怀人的抒情诗才具有更大的感情包容性,才具有更多的自由联想作用,因而更为读者喜爱。也许正因为如此,另一诗题加上“寄杜郎中”四字,把诗意落实,反而使读者觉得受束缚了。

全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了感情色彩,这是耐人咀嚼的。

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沈德潜唐诗别裁)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猜你喜欢
  • 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下野是蒋介石在与汪精卫斗争中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策略。南京政府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它一开始就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外临列强的观望怀疑,内遭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反对,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何应钦也自

  • 《水龙吟·过黄河赏析》

    上片落笔先写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写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

  •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二》全诗赏析

    绿杨堤,画船儿,正撞着一帆风赶上水。冯魁吃的醺醺醉,怎想着金山寺壁上诗。醒来不见多姝丽,冷清清空载月明归。

  • 《西陵峡》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西陵峡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

  • 黄庭坚《阮郎归(烹茶留客驻金鞍)》鉴赏、赏析和解读

    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茶,与宋人生活、宋代文化有不解之缘。宋代三大诗人苏东坡、黄山谷

  • 苏轼《元祐九年立春》全诗鉴赏

    ?此诗四句,前人向以为是卷二十二“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一诗中的“白啖本河朔”以下四句讹成,其说有理,但因字面差别较大,故不删。?熊白来北山,猪红削剑南。春盘得青韭,腊酒寄黄柑。

  • 干吉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干吉的事迹|史鉴

    干吉,又作于吉,干室,琅邪(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末方士。据《后汉书》记载,干吉于曲阳泉水上得神书170卷,号《太平清领书》。汉顺帝时(公元126—143年),干吉弟子宫崇将该书献于朝廷,但当时未能流布

  • 诗词《题临安邸》全文、翻译和鉴赏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原诗今译】 青山之外尚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西湖上的轻歌曼舞啊,什么时候才罢休! 和暖的湖风柔啊,拂得游客仿佛醉了酒

  •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梁漱溟从文化比较上来看,中国文化盖具有极强度之个性,此可于下列各层见之:一、 中国文化独自

  • 骈文《游天台山赋并序》原文|翻译|赏析赏析

    天台山者〔1〕,盖山岳之神秀也〔2〕。涉海则有方丈蓬莱〔3〕,登陆则有四明天台〔4〕,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