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游月陂》全文、翻译和鉴赏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原诗今译】
秋深了,我在月陂堤上徘徊四望,
北有插天的百尺楼台,矗立一方。
万物随着秋色改变了旧日的景象,
一樽浊酒,我邀来了黄昏的晚凉。
悠闲的云影,映照在平静的水面,
宁静的傍晚,林下泉声传来脆响。
世上事情变化无常,不值得计较,
只待佳节,再陪伴你把好景欣赏。
【鉴赏提示】
与前首一样,这也是一首写“静观自得”的诗。但由于作 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 新,所以较前一首要好得多了。
从首联可以看出,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 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江面茫茫,月 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柱。“登山则情 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时登上月陂堤,也是心与物 会,景与情融,自然涌出颔联两句“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 为晚凉开”。秋气萧瑟,“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万 物自然改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程颢对秋 气,似乎并不如欧阳修那样“噫嘻悲哉! ”他依然是“闲来无 事不从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为晚凉开”,斟上一杯 美酒,冲冲凉意,乐在其中。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而简练, “改”“开”二字有声有色。
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中的 “闲” “静”二字进一步写自己心境的从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 自己心境“静”“闲”,仿佛大自然界的万物也是“闲”“静” 的。蓝天白云倒映于绿水碧波之中,是因为“闲”,淙淙的泉 流之响,是因为树木的幽静。“泉声静自来”可直译为“泉声 自静来”,是“鸟鸣山更幽”的逆向思维。观水面闲云之影、听 林下流泉之声,这对程颢来讲当然是惬意的,不同于俗人为 名利奔走,因事务而缠身。末联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 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固然社会上的事情是纷纭 变幻,没有头绪,难以捉摸的,但是这一切有什么值得计较 的呢?只要碰到美好的节日,我就要约请朋友,再来陪伴我, 饮美酒,登高台,赏心悦目可也。
此诗声韵和谐,对仗工整。在程颢的笔下,月陂堤内外, 林含情,水有意,泉有声,物体志。显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 圣、清静自如的理想境界。
-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保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
-
宋词典故·梦中身 【出典】 旧题周·尹喜《关尹子·四符》:“知夫此身如梦中身,随情所见者,可以飞神作我而游太清。” 【释义】 《关尹子》中有“此身如梦中身”语。后人借以表现人生虚幻如梦的思绪。 【例句
-
李白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①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② 。 【解题】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李白被流放遇赦归来,正好与贬官岭南的族叔原刑部侍郎李晔相会,同游洞庭湖。原诗共三首,此为第
-
倾壶岂徒强君饮,解带且欲留君谈。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京师旱久尘土热,忽值晚雨凉纤纤。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新开缄。更吟君句胜啖炙,杏花妍媚春酣酣。吾交豪俊天下选,谁得众美如君兼。诗工鑱刻
-
梅雨,是江南的“特产”,就像当地节令的瓜果蔬菜,什么季节栽种,什么季节生长,什么季节成熟,都是大自然设定好了的。 每年的六、
-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作品赏析来一作东
-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不忍伤害别人。 运之掌上:在手掌上转动东西。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赏析】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先前的圣王有怜悯别人之心,所以制
-
赵孟頫一生中作品流传下来很多,内容广泛,比自称“生平写过麻 十万布在人间”的米芾似有过之。其书篆、隶、真、草四体皆擅,且都有佳作流传。 赵孟頫书法的艺术特色 赵孟頫的篆书多见于一些碑铭额,且多为玉箸篆
-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檐,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
-
黄庭坚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