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琢冰之技”注释、翻译和解说
——潜书·非文
【注释】
①范金: 用金属铸模。
【意译】
从前北京有用冰块雕琢成人物形状的,然后给它穿上衣裳,佩挂上红红绿绿的饰件,那神态就像活人一样,身体也像真人一样高大。北京天冷,把它放在客堂后面,一天以后也不会变样,即使小有变样,修饰一下也就好了。去参观的人一天有数百人,都为它的巧妙和生动惊叹不绝。一天,琢冰师对大家说:“谁能给我三斗粮食,我就把这琢冰的本领传授给他。”可是却没人响应。于是有人就批评他说:“你的技术确实高明。可是你为什么不采用金属和宝玉,浇铸和雕刻成夏、殷、周、汉诸朝代的古器物,这样可以珍藏而不会变质。现在你用冰块雕琢成玩物,虽然能有个形状,可是不久就会融化!我深为你有这样高明的技术却不切用实际而惋惜。心虽劳苦而没有实用,可以娱乐一时而不能保持久远。”
【解说】
琢冰也就是今天的冰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琢冰之技本是无可厚非的。哈尔滨隆冬的冰雕盛会,创造的那鬼斧神工,透明绚丽的梦一样的世界,是那样激动人心,让人无法忘怀。尽管冰是要溶化的,可是冰雕的文采却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而且正因为它无法永久保存,所以在记忆世界里也就有了它永恒的美丽。然而对于务实的古人来说琢冰的技艺实在是不值得学习的,因为它只能取乐一时,而无法传给子孙。尽管这种观念未免太古老陈旧了,但作者的命意却并不过时,光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坚实的品质,必然是空而无用的。写文章也好,做人也好,治大国也好,倘若像冰雕一样,那就有点靠不住,人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悠哉悠哉的审美世界里。然而从另一角度,为琢冰者计,身怀如此神工绝技,却把它奉献给了见不得阳光的冰块,也实在太不值得了。
【相关名言】
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其唇吻也,中实将欲为国家邑里万民利者也。
——墨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
——韩非
-
七年级易错字和古诗词诠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哪些易错字和读音)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易错字和古诗词诠注,内容包括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哪些易错字和读音,语文七年级上册易错字,七年级语文易错的字有什么。觊觎 jìyú 龃龉 jǔyǔ 囹圄 língyǔ 魍魉 wǎngliǎng 纨绔 wánkù 鳜鱼 guìyú 耄耋 màodié 饕
-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其主要内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
-
王国维《人间词话·真假无须辨》经典解读 真假无须辨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
-
韩愈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
-
在日本,信奉佛教的家庭中,多设有佛龛,用来安放佛像和牌位。镰仓时代(1185—1333年)以前,佛龛只有寺院内才有,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日本普通的家庭中。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国家把
-
自 然——断片 ◆ 歌 德 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不问也不告诉我们,她便
-
同时辟命新,中道改丝纶。沧海人归楚,清风子在秦。共居卿月下,独得将星邻。耸动军前檄,峥嵘席上珍。烽烟边信息,金鼓武精神。猎度天山雪,歌逢陇树春。燕台无限好,西向自沾巾。
-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屦。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归来北堂暗,一一微萤度。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飞鸢悔前
-
《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