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树犹如此”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树犹如此
【出典】 见“太息攀树”条。
【释义】 东晋桓温看到自己先前种下的柳树皆已长成十围粗的大树,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后遂借其语作为叹惜岁月流逝的典故。
【例句】 ①楼下会看细柳,正摇落清霜拂画檐。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贺铸楼下柳·天香533)这里用桓温语以表明景色人事的不同,抒发重来淮上的感慨。②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范成大三登乐[今夕何朝]1620)这里用以表现久游乍归后的感慨。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869)这里用以抒发岁月空掷的愤慨。④一春一到成虚约,不道树犹如此。(黄昇摸鱼儿·遗蜕山中桃花作,寄冯云月2996)这里借以点出与冯云月分别日久,叹惜岁月轻抛,聚会难期。⑤桃已三偷,树犹如此,前度花开几。(刘辰翁槐城赋以自寿,又和韵见寿,二和谢之3208)这里用以感叹自己年岁已老。⑥昔年种柳江潭,攀枝折条,噫嘻树犹如此。(刘辰翁莺啼序·感怀3231)这里用以惊叹时光过得太快,抒发一种人事变化的苍凉之感。
-
【名句】士先器识而后辞章 语出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读书人首先要注重修养器度和见识,然后才是修炼文赋辞章。此句说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
【名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注释与译文]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西汉王莽专权,兗州刺史蒋诩隐居乡里,于院中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两位隐士来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
-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阅景无旦夕,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
《山海经》 发鸠之山 ② ,其上多柘木 ③ ,有鸟焉 ④ ,其状如乌 ⑤ ,文首 ⑥ ,白喙 ⑦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⑧ 。是炎帝 ⑨ 之少女 ⑩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11) ,溺 (1
-
王昌龄诗家天子李太白上清沦谪李白不是人,是仙。他出生在域外,一生好入名山游,寻仙问道,自号太白谪仙;他夜夜对月吟,最后扑向水中月
-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远从余杭郭,同到洛阳陌。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描写青春活力,内容包括描写青春活力的诗句,描写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诗句,形容青春活力诗句。你要的是这个么? :第二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动作要领 预备节:8拍*2 预备姿势:直立。第一个八拍:保持直立。第二个八拍:
-
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首联总写苏州风光之明媚爽目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江南景物特色:“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这两句是说:行舯东出盘门
-
与妻书 林觉民意映①卿卿②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
扁舟厌泊烟波上,轻策闲寻浦屿间。虎蹋青泥稠似印,风吹白浪大于山。且愁江郡何时到,敢望京都几岁还。今日料君朝退后,迎寒新酎暖开颜。[李十一好小酎酒,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