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九龄风度”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九龄风度
【出典】 旧唐书卷九九张九龄传:“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释义】 唐玄宗朝,张九龄罢知政事后,有人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后世常用此典咏贤相。
【例句】 烦相语,九龄风度,流落今何处。(王之道点绛唇·和鲁如晦酴醾二首其一1160)唐代寒食节宰相用酴醾酒(见全芳备祖卷一五事实祖)。词中用唐相张九龄事,暗切酴醾,并抒发对前贤的追怀之情。
-
《杨花》咏杨花 杨花,人们所习见。“似花还是
-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
-
李华:登头陀寺东楼诗序 李华侍御韦公延安威清江汉,舅氏员外象名高天下,宾主相待,贤乎哉。王师雷行,北举幽朔。太尉公分麾下之旅,付帷
-
水乡初禁火,青春未老。芳菲满、柳汀烟岛。波际红帏缥缈。尽杯盘校歌祓禊,声声谐楚调。路缭绕。野桥新市里,花农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酩酊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
-
【原题】:樊丈子思以阳兄弟三年端居招饮山房为破愁寂赋诗以谢
-
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
-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
一塔尔钦的人都说杨云飞真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拥有一家客栈,名字叫做一十三。他不爱管理客栈,爱当背夫,冈仁波齐背夫,背着不超过30公斤的
-
国学名句“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利用众人的智慧,那么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凭借众人的力量,那么就没有取不得的成功。说明只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