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语出宋·王安石韩子。诗曰:“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韩子:指唐代散文大家韩愈。力去陈言:努力抛弃陈腐的语言。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末俗:不良的习俗。无补:没有什么补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努力抛弃陈腐的语言,却夸耀不良的习俗,可惜白费精力,并没有什么补益。金·元好问曾借用其句,论诗云:“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传语”句的意思是:请告诉闭门觅句的陈师道,他那种作诗的方式是白费精力,吟不出好诗的。陈正字,即陈师道。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任渊注:“无己名师道,……坐党锢废,既而自棣学除秘书省正字。”陈师道苦思苦吟,锤炼字句,“平时出门,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方起”(见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引)。后人常引“可怜无补费精神”一句来说明枉费精力,无补于世的创作,或用来讽刺心劳事拙的人。
例如
①我本来以前人不能解李商隐的锦瑟诗作比,自炫能读懂白石词,结果却落得元好问论诗绝句所谓“可怜无补费精神”!所以这次就不再把姜白石合肥怀人词收入这本集子里。(摘自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前言)
②如果一定要对号,恐怕就难尽如君意。相反,有的诗内容空虚,感情浮泛,即使再用一些诗眼,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摘自古远清诗眼杂谈)
③……至于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对其浮靡怪诞的音乐、舞蹈和时装崇拜仿效唯恐不及的,就不过是轻薄子弟缺乏教养,“可怜无补费精神”。(摘自高扬论儿子看不起老子)
-
送 天 师[明]朱权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芝城:江西波阳县的别称,因北芝山而名。鄱湖:鄱阳湖,在江西北部。黄金甲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处】唐李商隐《 锦瑟 》。 【译文】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逝去的
-
孟子曰:“父母之心 ① ,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下》三) 注释 ①父母之心:父母无条件爱子女的心。 【译文】 孟子说:“做父母的为子女着想、让子女过好日子,这是天下父母都有的心情。” 感悟 父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吟诵,内容包括古诗词吟唱,适合吟诵的诗,适合古诗文吟诵的诗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此诗描写诗人登华山时的所见所感,笔墨重在表现其处于险境中的内心体验,写得细致真切,使人读后如同身历其境。
-
奶奶老了,闲着也是闲着,每天早晨她总是早起打扫院里的落花。即便是没有花落的季节,奶奶依然佝偻着身子,专注地清扫院落,她总希望院子清
-
该诗为公元762~763年、763~764年(广德年间)李为避战乱、居家旅泊京口而作。时北方战火尚未熄灭,南方动乱又起,今江苏、浙江一带大多男子被征发;丁壮不存,田野荒芜,无物可收。身为一州之长的李嘉佑都在为生活困顿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
-
《菊花·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罗绍威虽被风霜竞
-
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人们登临赤壁,无一例外地会缅想起这段往事。这场大战是由东吴周瑜指挥而击败曹操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也还是在赞美周郎。到了元代,民间的三国故事流行,诸葛亮
-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作品赏析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