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剧曲之《长生殿·密誓》赏析
【集贤宾】秋空夜永碧汉清,甫灵驾逢迎。奈天赐佳期刚半顷,耳边厢容易鸡鸣。云寒露冷,又赶上经年孤另。(旦)陛下言及双星别恨,使妾凄然。只可惜人间不知天上的事。如打听,决为了相思成病。
(做泪介) 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生) 妃子说那里话!
【黄莺儿】仙偶纵长生,论尘缘也不恁争。百年好占风流胜,逢时对景,增欢助情,怪伊底事翻悲哽。(移坐近旦低介) 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
(旦对生呜咽介)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
【莺簇一金罗】【黄莺儿】提起便心疼,念寒微侍掖庭,更衣傍辇多荣幸。【簇御林】 瞬息间,怕花老春无剩,【一封书】 宠难凭。(牵生衣泣介)论恩情,【金凤钗】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皂罗袍】抵多少平阳歌舞,恩移爱更; 长门孤寂,魂销泪零; 断肠枉泣红颜命!
(生举袖与旦拭泪介) 妃子,休要伤感。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
【簇御林】休心虑,免泪零,怕移时,有变更。(执旦手介)做酥儿拌蜜胶粘定,总不离须臾顷。(合)话绵藤,花迷月暗,分不得影和形。(旦) 既蒙陛下如此情浓,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生) 朕和你焚香设誓去。(携旦行介) (合)
【琥珀猫儿坠】香肩斜靠,携手下阶行。一片明河当殿横,(旦) 罗衣陡觉夜凉生。(生)惟应,和你悄语低言,海誓山盟。
(生上香揖同旦福介) 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旦合) 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生携旦介)
【尾声】 长生殿里盟私订,(旦) 问今夜有谁折证?(生指介)是这银汉桥边,双双牛女星。
密誓 一出是 长生殿 的中心场次。长恨歌 中云: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不能不重点描写他们于七月七日夜间在长生殿对天盟誓的情景。本剧中,李、杨爱情的发展至温泉同浴虽然已达到亲密恩爱的新境界,但在杨妃的直觉中这还不是能够让她放心、让她满足的最终结果,明皇给予她的爱情她还必须继续加固,使这一份她已拥有的爱情更加长久。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玉环选定了七月七日乞巧节这一良机,她要以与明皇一同对天盟誓的形式,为她邀宠固宠作进一步的努力。
本出开始写了织女的直接出场。根据中国古代传说,七月七日夜间,是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渡过银河相会的日子,于是在民间形成一种风俗,这天夜晚妇女要焚香设祭并进行穿针,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 云: “七夕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剧中即根据传说和习俗,写杨妃于七夕夜晚带着宫女在长生殿设置香桌,陈列祭品,焚香祷告。织女在天界遥遥望见,便与牛郎一同前来观看,暗中保佑。作者这样描写,意在说明杨妃的乞巧活动及对爱情长久的追求,既合人情,又合天理,因而是正当的和值得赞赏的。这时,明皇来到了长生殿,他看到了杨妃的举动,这正是杨妃所期盼的。此处所选的从 【集贤宾】 到 【尾声】 的几支曲子,就是明皇和杨妃在这特定时刻特定地点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
【集贤宾】 一曲,明皇首先从牛郎织女隔断银河、一年只能有一次相会引发感慨,说起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时刻是那么短暂,而一年中除此日之外却要各守寂寞。这正触及杨妃心事,她想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不由得凄然泪下。明皇却对杨妃的伤心感到突然,因为他本人贵为天子,养尊处优,议论牛郎、织女的不幸只是旁观者的遗憾而已,自己并不存在那样的孤苦和忧虑。当杨妃说起自己的心事时,明皇唱出 【黄莺儿】 一曲予以劝慰,以他和杨妃能够朝暮相处、不像双星那样终年分离的话来宽解她的心。但是,杨妃之心并没有得到慰解,她呜咽着对明皇所倾诉的,正是她内心深处的担忧。她身为贵妃,只能爱明皇一人,而明皇却有六宫佳丽、三千粉黛,位居帝王之尊,怎么能会用情专一? 何况随着岁月飞逝,红颜易老,一旦色衰爱弛,她的受宠岂能长久? 【莺簇一金罗】 套曲是杨妃吐露心曲之词。她想到自己被选入宫中。陪侍在君王身边固然十分荣幸,但如果能够使这种宠遇得以天长地久、白头到老,那么她就会觉得死也瞑目了。她还想到前代宫中有些曾经受宠的妃子一旦失宠,或打入冷宫,或禁闭长门,那种凄凉、那种哀苦又是多么令人伤感。套曲中的五支小曲如泣如诉,唱出杨妃对自身命运的担忧,也表达出杨妃对明皇的依赖和眷恋。这番倾诉也确实打动了明皇的心,引动了明皇的心情,他为杨妃拭泪并善言抚慰,他唱的 【簇御林】 一曲,以蜜胶拌酥、粘为一体和花迷月暗、形影难分作比喻,形容二人恩爱无比的关系。一个至尊至上的君王对一个倾国倾城的爱妃能有这样深情的表态,杨妃应该感到满足了。但是,杨妃是个极有心计、极重情爱的女子,她抓住明皇此刻爱深情浓的良机,提出了一同立誓的建议。果然,明皇毫不迟疑地同意了杨妃的请求,当即与杨妃携手走近香案,设誓定盟。
七月七日之夜,明皇与杨妃在长生殿对天盟誓,是李、杨爱情发展的顶峰,也是此剧剧情在前半部发展的顶峰。这出戏从杨妃一人焚香到李、杨二人一同盟誓,人物情感的交流与发展写得层层深入、顺理成章。明皇一步步走进杨妃精心设计的情感之网,观者也一步步走进作者精心设计的剧情之网。当李、杨二人合唱或轮唱【琥珀猫儿坠】 一曲的时候,作品展示出作者所理想化了的爱情的境界。银河横空,凉风侵衣,明皇与杨妃遥对牛郎、织女二星一同拜祷,立下誓言,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二人的态度是严肃的,誓词是真挚的,杨妃的目的达到了,她的那颗忧虑重重的心平复了,她似乎获取了可以长久固结她与明皇爱情的锁钥而得到了精神的满足。于是,她对明皇深怀感激,表示要生死守定今夕的誓言。【尾声】一曲的几句唱词,唱出二人的共同信念,他们把天上的牛、女二星作为盟誓的见证人,即作为他们共同希求爱情天长地久的见证人。再次提起牛郎、织女,紧扣了七夕这特定的时辰,也增强了李、杨爱情的神圣之感。
密誓 一出把李、杨爱情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同时也为以后李、杨爱情的悲剧跌落造成了态势。盟誓是堕入爱河的男女当事人最爱玩的一种情感游戏,尤其是爱心坚挚的女人更痴迷于相信盟誓的作用。然而,盟誓真的具有固结爱情的强大力量吗?信誓旦旦的爱情承诺真的能够变成现实吗?历代已经出现的大量的爱情悲剧故事已对这样两个问题提出了怀疑。何况李、杨爱情是帝、妃之间的爱情,杨妃可以信守誓言,明皇能信守誓言吗? 即使李、杨都能信守誓言,但他们的爱情还要受到政治的、社会的、世俗的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誓言的实现也太难了。因此,此出结尾时,作者又安排牛郎、织女出场,写两位神仙看到李、杨盟誓的情形,赞扬他们的恩爱,同时也预示了他们将要遭逢的劫难。凡人当局者迷,神仙旁观者清,牛郎、织女在天宫遥望,洞察李、杨爱情只是“人世情缘顷刻时”,因而感到有些可笑了。剧中写神仙是旁观者,实际上作者洪升是旁观者,他立足于当世返视历史,深刻揭示了李、杨爱情的特点和必然以悲剧告终的内在原因。从 密誓 一出也可窥知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原题】: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七首
-
雪中的蒲棒人生有很多像浮萍一样的尘缘,遇见或者别离。记得去年馨子姐拍的《蒲棒晨曦》,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于是,在2015年新年第一天,阳
-
夏承焘评曰:“聂大年为明朝中叶制曲大家,《卜算子》一词穷极艳冶,气体虽不逮温韦,其腔调亦自婉美。”这首《卜算子》小令是他的名篇,文采华丽的词笔写了一个歌女的形象。
-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出处】唐杜甫《 少年行 》 【意思】坐在马上的不知是谁家的公子哥儿,到了台阶下了马就直接坐在人家的床上,也不告诉人家自己的姓
-
【4027】本源(〔美〕丹·布朗著,李和庆、李连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2 5万字,2018年5月第1版,59元)△小说。哈佛大学符号学家专家罗伯
-
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
-
南朝乐府民歌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这首民歌,是写一个
-
【注释】:北师来(叶),东海追,四十八王皆不归。
-
古文观止·汉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雕文刻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