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和氏献璧”注释、翻译和解说
——韩非子·和氏
【注释】
①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蚡冒,公元前757—前741年在位。②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③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④文王: 名熊赀,公元前689—前677年在位。⑤贞士:坚贞之士。⑥理: 治理,对璞进行整治。
【意译】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没有加工过的玉璞,双手捧着献给楚厉王。厉王不识货,叫管理琢玉的人来辨认,玉人说:“这哪是玉啊?是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个骗子,下令砍掉了他的左脚。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这块玉璞献给武王。武王还是叫玉人来辨认,玉人仍然说:“这是石头。”武王也以为卞和在欺骗自己,叫人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便抱着他的玉璞坐在楚山下面大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哭出了血。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询问他:“世上被砍去脚的人多着呢,你为什么这样悲痛呢?”卞和回答说:“被砍掉了脚,我并不伤心。但是,美玉被人说成石头,忠诚的人被人诬为骗子,这才真正使我伤心啊!”文王听说,就叫玉人琢磨卞和的那块玉璞,果然得到了宝玉,做了一件玉器,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
【解说】
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厉王和武王偏听偏信,埋没了宝玉,错罚了卞和,直到文王继位,才对璞玉进行考察,终于知道它价值连城。仅就这故事本身而言,我们发现,它至少包含了三层意义。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高高兴兴地拿去献给皇上,然而厉王和武王都没有能真正发现它的价值,直到文王才知道它的真相,命名为“和氏之璧”。它可以告诉人们,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易为人们所认识、所承认。这是其一。其二,卞和因为献璞玉给厉王砍掉了左脚,又因为献璞玉给武王砍掉了右脚。为了献璞玉给文王,还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里都流出了鲜血。这说明,为了掌握真理,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甚至血的代价。第三,卞和尽管被砍去了双脚,尽管他的璞玉长期得不到人们的承认,然而,他决不松懈,决不灰心丧气,而是一意坚持,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说明,如果掌握了真理,就要勇于牺牲,始终坚持,最后终会取得胜利。这则寓言所蕴含的这些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坚持真理、发现人才仍然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不管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需要作出多大的牺牲,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到底,不折不挠,真理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所掌握。
【相关名言】
我生为真理生, 死为真理死, 除了真理, 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王若飞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意大利 ·布鲁诺
-
【原题】:子长来诗乃有杜口毗那之语但天女天花未尝见也诗以先之
-
盗跖傥名丘,孔子还名跖。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
-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
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誓将闲散好,不著一行书。
-
朗读一岁二岁宝宝古诗词(现在有什么样的古诗词适合两岁儿童背诵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朗读一岁二岁宝宝古诗词,内容包括现在有什么样的古诗词适合两岁儿童背诵的,幼儿唐诗必背八十首朗读,儿童诗歌朗诵适合46岁的幼儿朗诵的诗歌。容易懂,易上口。下面选了几十首供你筛选: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登鹳雀楼 (唐)
-
宿云黄惨澹,晓云白飘遥散面遮槐市,堆花压柳桥。四郊铺缟素,万室甃琼瑶。银榼携桑落,金炉上丽谯。光迎舞妓动,寒近醉人销。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裤谣。
-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
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莫问别来多少苦,低头看取白髭须。 作品赏析辛夷:一作新荑。
-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福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