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话本小说》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话本小说的本源是“说话”,“说话”就是说故事。说故事自然是古已有之,“说话”一词在唐代就已出现,但作为一门职业化的伎艺,“说话”在北宋才开始成为一种独具规模的商业化娱乐活动。据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北宋都城汴京的“瓦舍”(综合游艺场)中多设有供各类艺人演出的“勾栏”,“说话”艺人就是在这些市井场所向听众献艺的。这就决定了后来形成的话本小说的俗文学的性质。如果说文言传奇小说原来曾是“沙龙文学”的话,那么话本小说就是“市井文学”。“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就是“话本”;将“说话”艺人演讲的故事记录下来,也是“话本”。宋代“说话”有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其中,“小说”指相对短小的故事,说的是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经”是演说佛书;“讲史”是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其话本一般称作“平话”,如武王伐纣平话、五代史平话等,后来发展为长篇的章回演义。“合生”是艺人即兴发挥,指物题咏。今人多以“话本小说”特指宋元以来的白话短篇小说。“说话”艺人演讲故事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如先说一段“开场白”(小故事、诗、词或一段议论),然后才“言归正传”,进入正题,最后以一首诗收场。这样一种“三段式”结构,便成为话本小说的一般程式,即“入话”、“正话”及“后话”。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这些被鲁迅称为“拟话本”的文人编写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大都采用了这种“三段式”。不仅如此,当年“说话”艺人的口头语如“话说”、“且说”、“却说”、“不在话下”、“闲话休提”等,也都成为话本小说的套语。从结构上说,话本小说“千篇一律”,小说作者关注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的表现方式。古人并没有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明确概念,故话本小说从篇幅来说类似现代的短篇小说,但从内容来说,却多是中篇小说。直到近代,中国人读到结构上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西洋小说,才感叹话本小说平铺直叙的三段式实在太幼稚。话本小说的魅力在其故事,如果单纯从小说技巧的角度评价,几乎没有称得上是艺术精品的范文。
-
[苏联]弗伊列宁 这是一场资本家、大强盗的战争,他们之间所争吵的不过是谁能分到更多的赃物,掠夺更多的国家,蹂躏和奴役更多的民族。 【演讲词】 同志们!欧洲大战逞狂肆虐已经一年零六个多月了。战争每拖长一
-
上留田 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
[原 文] 秦王①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寡人③欲以(4五百)里之地易⑤安陵,安陵君其⑥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⑧,以大易小⑨,甚善;虽⑩然(11),受地于先王(12),愿(13)终(14)守之,弗
-
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游人指点小颦处,中有渔阳胡马嘶。又不见王孙青琐横双碧,肠断浮空远山色。书生性命何足论,坐费千金买消渴。尔来丧乱愁天公,谪向君家书砚中。小窗虚幌相妩媚,令君晓梦生春
-
〔原文〕 瞻彼淇奥, (齐奥亦作澳,又 绿竹猗猗。 作隩。鲁作隩。鲁 有匪君子, 绿作菉。鲁齐匪 如切如磋, 作斐,韩作邲。 如琢如磨。 三家磋作瑳。韩 瑟兮僩兮, 琢作错。齐磨作 赫兮咺兮, 摩。鲁
-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
两京平日接英髦,不独诗豪酒亦豪。休把青铜照双鬓,君谟今已白刁骚。 作品赏析【原题】: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 ① 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 而气已盖 ② 之矣。 ——《苏东坡全集·
-
国学名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 语出《淮南子·主术训》。集中大家的力量行动,没有不胜利的;集中大家的智慧做事,没有不成功的。说明做事情群策群力,就会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
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巴道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