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 全文、注释、鉴赏
〔注释〕 ① 本: 王念孙认为应是“木”。 ② 基美则上宁: 杨树达认为应是“基美则城坚,民安则上宁”,这样文义才算完整。今本脱去五字。
【鉴赏】 语出泰族训。它的意思是说,树木的根扎得越深,这棵树就越牢固;城墙的墙基砌得越好,这堵墙就越坚实。淮南子作者在这里以此来譬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一国的君主看似是高高在上,驭使臣下百姓,为所欲为,但是如果没有广大民众的支持,那么再高贵的君主也显得无能为力。就像树木无根则会枯死、城墙若无墙基则会倒塌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一国的君主要想更好地维持其统治,就必须充分重视民众的力量,以民为本,以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执政之基、施政之据。
泰族训说:“所谓有天下者,非谓其履势位、受传籍、称尊号也,言运天下之力而得天下之心。”所谓拥有天下,并不是说只拥有天子君位权势、得到传国玉玺图籍、获得帝王的尊号等,而是说还要能够充分运用天下百姓的力量并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运天下之力”和“得天下之心”才是统治者可以长治久安的根基。若从“人主之术”角度来看,“运天下之力”则为“智”,而“得天地之心”则为“仁”(主术训)。人主应该以“仁”、“智”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国家,这也是黄老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应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仁”、“智”不仅是道德伦理的概念,同时也是政治概念。简单说来,人主的“仁”即统治者以百姓的意志为其自己的意志,以“爱”、和谐的方式来实行统治,不以自己过多的私欲来施政,不扰民,能安民、爱民、护民;而人主的“智”则表现为“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充分调动和发挥群臣和百姓的聪明才智,不以自己的小聪明而罔顾群臣百姓的才智,使群臣、百姓各尽其智,各得其宜。因此,“人主”想要国家长治久安,他应该将“仁”与“智”结合起来,以爱民、护民、养民之“仁”来统治管理百姓,则可以“得天下之心”,获得执政之基;以总群智作为己智之“智”来调动群臣百姓,则可以“运天下之力”。“运天下之力而得天下之心”,则国治民安。
但是,黄老道家所讲的“以民为本”,不仅仅是提醒统治者注意民众的力量,不要做出有违百姓意志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建议统治者积极、有效地运用百姓的力量。就像树木如果没有树根的有效滋养,也无法枝繁叶茂,就像城墙如果没有墙基的有效支持,也没法固若金汤。同样,统治者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发动民众的力量,那么他是无法维持其统治的。主术训说:“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统治者就应该以天下人的眼光、耳力、智慧和力量来“视”、“听”、“虑”和“争”。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运用百姓的力量呢?这就是“无为而治”。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在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中安居乐业,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以民为本”也是与“无为而治”相通的。
-
我与《少女的祈祷》赵鑫珊人的一生某些重大情感性事件往往是同一首曲子组结在一起的。三十年来,只要《少女的祈祷》这首钢琴曲一响,我的内心
-
思齐 作者: 龚协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麦田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麦子”的诗句,形容麦田美景的诗词,有没有关于秋天麦田的诗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 《观刈麦》2、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无名氏 《古歌》3、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
-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早岁尝为荆渚客,黄鱼屡食沙头店。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自従西征
-
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逆,非严师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逆,非严师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经典美文句子赏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经典美文句子赏析1 1、纵然从命运的起点回到原点,仍然一无所有。这是命运,是人生,绝不能埋怨任何事物。剧情还在上演,演完自己的人生戏剧,是离不开自己作为主角的唯一法则,这是成功以及失败者必须面对的事实。 2、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象刀剑愈见
-
朝天子·访九皋使君 张可久 槿篱。傍水。楼与青山对。 一庭香雪糁茶縻。松下溪童睡。 净地留题。柴门还闭。笼开鹤自飞。 看梅。未回。多管向西湖醉。 张可久:
-
昔别是何处,相逢皆老夫。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作品赏析此诗黄鹤编在天宝十五载,单复编在夔州侍内。今按诗云“削迹共艰虞”,当是乾元初出为华州司功时
-
宋及楚平 (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题解】 楚军围宋,宋即求救于晋国。晋国派解扬向宋国传达“晋师悉起,将至矣”的消息,以鼓励
-
闻公少已悟,拄杖久倚床。笑我老而痴,负鼓欲求亡。庶几东门子,柱史安敢望。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囊破蛇已走,尚未省齿伤。妙哉两篇诗,洗我千结肠。黠蚕不作茧,未老辄自僵。永谢汤火厄,泠然超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