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松·梦江南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
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其人,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字子奇,晚唐时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县)人。其父皇甫湜、其舅牛僧儒皆为有唐名士。花间集收录了他十二首词作,称他为“皇甫先辈”。“先辈”为唐人对“进士”的称谓,可知其为进士。皇甫松留传下的词作,以绮靡者为多,但这首梦江南(又名忆江南、望江南),却十分清新可爱。
张炎在词源中曾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皇甫松此词,确实达到了“一句一字”皆不闲,而且艺术地处理好了实境与虚境、夜景与梦景、动与静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表层看,此词极为简单。前二句写夜景,“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兰膏,指香的烛油。招魂曾有:“兰膏明烛”句;“烬”,火烧的残余,这里指最后的烛花。此二句说,灯花残落,屏风上鲜红的美人蕉,随着灯花残、香烛熄而暗淡了。此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词人伏案小憩,渐入梦境:“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进入词人梦境的是“梅子黄时”的雨景:江南之夜,春雨如牛毛、细丝,潇潇地下着,织着词人的梦境,水面上,有船儿轻轻地荡着,远处悠扬着美妙的笛音,驿桥上下,时时传来几声笑语……
如果再作深一层解,就会更觉其妙。从虚实关系看,前二句的夜景,是词人眼前之实景,然而,从其地位而言,它只是为后面梦境而设的背景;后三句的梦境,乃是词人梦中之虚景,词人却偏偏以江南夜雨的实景加以描写,从而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如沈祥龙论词随笔所说:“词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而后实,前实而后虚”。从动静关系看,前二句极写其静,却又暗寓其动,夜色之静与词人内心之动,相互渲染、衬托:家乡之梦说明了词人内心思潮的汹涌,而寂静的深夜正好推其波而助其澜;前三句极写其动:船行人语、雨潇笛鸣,然而,在这小夜曲的间歇里,你会更感到江南夜雨诗意的、充满生活喜悦的幽静。再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看,词人先绘其色:由兰烛之光到屏蕉之红、室内之暗;再摹其声:笛声、雨声、人的说笑之声,然而,这些描写又都并非客观的描摹,而是含蓄了深深的情感。这一点儿,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读者已然可以自己体味了吧!
-
治鞭疮喻 【原文】 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马屎傅[1]之,欲令速差[2]。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便作是言:“我快得是治疮方
-
果戈理 (满涛 译) 在部里……但还是不要说出是哪一部好些。再没有比各种部,团,办事处,总之一句话,再没有比各种公务员更容易闹脾气的了。现在每一个个别的人,都认为侮辱他就是侮辱整个社会。据说,最近有一
-
《西厢记》 (夫人、长老上云) ② 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 ③ ,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 ④ (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 ⑤
-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关于决决,卢纶《山店》有“决决溪泉到处闻”之句。关于冰谷,柳宗元《晋问》:“
-
荆轲歌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1]无? 作品赏析【注释】:[1]:辅兴坊,位于长安城西南角。
-
李纲《六幺令》李 纲 李 纲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① 。 长江千里,烟澹水云阔。歌沉玉树 ② ,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③ 。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④ 。
-
【题 解】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生活三年后,遭受谗言被唐玄宗免去“翰林”官职。
-
12月24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训练干部的指示》 : 12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指出:为了保持与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以适应长期战争和频繁战斗的需要,必须善于利用战斗间隙
-
作者: 曹增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