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荆轲歌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原文】:
风萧萧兮易水寒(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鉴赏】:
荆轲歌,一名易水歌,又名渡易水歌。是战国时代著名侠士荆轲所唱。
战国策·燕三:“太子(丹)……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为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一种祭祀路神的仪式)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徵ahǐ只:五音之一。变徵:徵的变音,七音之一。音调悲婉凄清)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羽:古五音之一,音调激昂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燕策中“荆轲刺秦”,是一篇完整的侠义故事。后来史记几乎一字不改,全文照录。特别是其中“易水送别”一段写得尤为精采。这首歌就是荆轲在燕太子丹为他在易水送行的时刻即席创作并演唱的。梁启超在中国美文史稿中说:“到秦汉之交,却有两首千古不磨的杰歌:其一,荆轲的易水歌;其二,项羽垓下歌。”
易水歌的产生既有其大的时代政治背景,又有其特定的原由和场景。大的时代政治背景就是战国纷争,秦势欲吞六国,而关东诸侯势如垒卵,抗秦之功渺渺难见。天下大局已定,燕国危在旦夕。小的特定缘由和场景就荆轲准备不足,待人未至,而燕太子五内如焚,催逼成行,并在易水为他饯别送行。于是荆轲愤而向太子及宾客“辞决”,并发为悲慨之歌。
歌辞只有寥寥的两句。第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对眼前所见之景进行描绘,主要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以烘托人物之神。这里环境烘托用实笔勾勒,既是描摹此时此地自然之景,也是写饯送者与被送者那生离死别之情。秋风萧瑟,发出悲鸣;易水之上,寒波荡漾;送行者白衣素冠,悲慨唏嘘。这里由景见人,自然之景着送行者之色,属于移情一类写法,为这首歌创造了一个悲剧性的氛围。只一句,就写得悲凉萧杀,意绪苍茫。而被送者的愤激之情更可想见。这些都烘托出荆轲怒目横眉之神,突出了他生死离别之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萧萧之秋风,寒清之易水,与宴会者的神情,送别之音乐,互相激感,相得益彰。其意境之深沉,氛围之浓烈,竟使易水寒风成为悲慨壮烈精神的象征。
第二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尽荆轲义无反顾之志,慷慨激昂之态以及他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气慨,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正如古人所评:“观此景象,千载犹令人悲愤”(凌稚隆史记评林引董份语)。荆轲歌就这样在一种悲壮淋漓的气氛中,把一个怒发冲冠、沉毅勇决的侠义英雄的形象,极其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梁启超在中国美文史稿中说:“荆轲的歌当有两首。前一首作变徵声,大概是叙怆恻的别情,所以满坐垂泪。可惜歌词已失传了。这一首乃最后所歌。史言‘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至今我们读起来,还有一样的同感,当时更可想见了。虽仅仅两句,把北方民族武侠精神完全表现,文章魔力之大,殆无其比。”另外,从形式上看,词中所表现的悲愤激烈之情,虽非楚人,实类楚辞。两句中间都用“兮”字延宕语意,蕴含无尽情思,读之使人回肠荡气。燕赵自古多悲歌。沈德潜古诗源评道:荆轲歌“至今读之,犹存变徵之声。”
总之,这首歌形象鲜明生动,感情强烈而深沉。语言优美,韵味苍凉,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是一首壮士慷慨赴难的绝唱。让我引阳缙荆轲歌作为本文的结束:“幽谷路不通,燕将重深功。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壮发危冠下,匕首地图中。琴声不可识,遗恨没秦宫!”
-
[汉]无名氏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
-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
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伟卿既长往,质夫亦幽沦。屈指数年世,收涕自思身。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我今头半白,焉得身久存?好在元郎中,相识二十春。昔见君生子,今闻君抱孙。存者尽老
-
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
周敦颐《题春晚》 花落柴门掩夕晖,错鸦数点傍林飞。 ②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③ 【注释】 ①春晚:指暮春之晚。②傍:挨着。③吟余:吟罢。樵渔:樵夫渔子。 【译文】 时已暮春,花儿纷纷飘落
-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鉴赏 (解题)本篇以篇
-
长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云安市无井,斗水宽百忧。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鸺鹠。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况有松风声,釜鬲鸣飕飕。瓦盎深及膝,时复冷暖投。明灯一爪剪,快若鹰辞鞲。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气福土无重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王羲之有关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王羲之的古诗,“王羲之”的古诗词,关于王羲之的古诗。1. 《咏史下·王羲之》年代: 宋 作者: 陈普不缘廓庙尽谈空,安得狐狸啸晋宫。王氏可人惟逸少,更容谢万作三公。2. 《王羲之》年代:
-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波清蜀栜尽,云散楚台倾。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暮色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