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大风惜玉兰花》全诗原文鉴赏
赵执信
池烟径柳漫黄埃,若为辛夷酹一杯。
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在清初诗坛上,赵执信是一位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理论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的诗人。赵执信主张“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主张诗要表现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他不仅提出了这一理论,而且在创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理论。在大风惜玉兰花这首咏花诗中,赵执信以花喻人,抒发自己感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这首七言绝句以“大风惜玉兰花”为题,一个“惜”字,表现了作者对大风中玉兰花的态度——珍爱与赞赏。惜玉兰花,就是歌颂玉兰花,赞美玉兰花。
诗的首句写玉兰花所处的环境:“池烟径柳漫黄埃”,“漫黄埃”是黄尘弥漫的意思。大风扬起的黄尘,弥漫了池面的水气,弥漫了路旁的柳树,弥漫了一切。环境是污浊的。洁白的玉兰花竟然生长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实在令人惋惜。诗人深深地为玉兰花而不平,因此他要“苦为辛夷酹一杯”。这第二句紧接第一句的描写,转而直抒其情,诗人对玉兰花的深情,溢于言表。辛夷是一种香木,花似莲而小如盏,初春开花,香气馥郁,花分紫、白二色,白者曰玉兰,紫者曰辛夷。这里的辛夷即玉兰。酹是洒酒于地表示祭奠之意。对玉兰花祭之以酒,表达了诗人对此花的无限珍视和崇敬。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地珍视和崇敬玉兰花呢?诗的后两句作了很好的回答。“如此高花白于雪”,这第三句诗写出了玉兰花的高洁品格,这是诗人珍视、崇敬玉兰花的原因之一。这是一句由唐诗脱化出来的诗句,唐代名家韩愈诗感春五首(之一)有“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迴”的诗句,此句显然是由“辛夷高花最先开”脱化出来的,高花即高洁之花。诗人用“白于雪”来描写玉兰花的颜色,写出了玉兰花的一尘不染,白璧无瑕,突出了玉兰花的高洁品格。以白雪衬托玉兰花,写得自然而合体,形象而喜人。
然而诗人珍爱、崇敬玉兰花的原因,绝不仅限于此。那品格高洁的玉兰花,“年年偏是斗风开”,玉兰花勇于斗争的精神,是诗人珍爱和崇敬玉兰花的又一原因,或者说更重要的原因。这第四句与第三句贯通一气,是全诗的重心所在。诗人站在超乎常人的高度,满怀激情地高歌玉兰花:她不寻好的花期,偏偏斗风而开,而且是年年如此,玉兰花不怕春寒、不惧摧残、斗风怒放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斗风开”中的一个“斗”字,画龙点睛,突出了玉兰花那不可遏抑、不可战胜的斗争精神。玉兰花实在是一种高洁的花,一种勇敢的花,一种令人赞叹不已的花! 诗人满腔热情地歌颂了玉兰花,正是在歌颂她的这种品格、这种精神。诗人的思想向,也于此表露无余了。
赵执信笔下的大风中的玉兰花,不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逆来顺受的形象,而是一个不怕摧残、敢于斗争的挑战者的形象,一个不屈不挠、笑傲恶魔的胜利者的形象。在诗人的心目中,斗风而开的玉兰花是一种有灵性的花。诗人赋予玉兰花以人格,她就是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怕恶势力摧残的贤人高士!而那扬起“黄埃”的大风,则象征着摧残善良的恶势力。作者在这里显然是以花喻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玉兰花自喻。
赵执信是一位性格傲岸、很有骨气的诗人,他在官场失意之后,决心不再与统治者合作。他鄙视庸俗,蔑视权贵,不向恶势力妥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这首诗中,他托玉兰花抒情,借玉兰花言志,玉兰花即诗人,诗人即玉兰花。玉兰花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正是诗人品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一作孟浩然诗]
-
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罗隐(833—910),唐代诗人。本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累试进士不第,因改名“隐”。
-
【4464】新城市危机——不平等与正在消失的中产阶级(〔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吴楠译,中信出版社,22万字,2019年7月第1版,65元)10章
-
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 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他毫无乞灵于牛皮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 他走进无物之阵,所
-
【注释】:此词抒写作者与客湖上饮归的情怀。词之片写宴集既散,余兴未尽,下片写湖上归来后的心情。全词风格于简淡中见含蓄。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于宴集结束后 ,兴致犹浓,特地绕道来到湖边,原想看看湖边港湾水草茂密之处那些翻跳出水、闪着白光的鱼儿,但
-
远游怅不乐,兹赏吾道存。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东亭何寥寥,佳境无朝昏。阶墀近洲渚,户牖当郊原。矧乃穷周旋,游时怡讨论。树阴荡瑶瑟,月气延清尊。明河带飞雁,野火连荒村。对此更愁予,悠哉怀故园。
-
【原题】:以堰事走永康宿金马早行见雪山排霄极明丽因感行役之苦邛守程叔达郎中便民五事欲牛马溪转船朝廷下其议於师臣监司不知众议佥谐事也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出处】唐杜牧《 赠别二首其一 》。 【意思1】身姿轻盈袅娜,芳龄十三有 余,就好像早春二月在枝头含苞欲放的 豆蔻花。娉(pīng)娉袅(niǎo)袅:形容女
-
第 363 页[①]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 第 364 页[②]鞬(jiàn建):弓袋。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这二句是写少年的装备:毡带上系
-
玉罂泣水桐花井,蒨丝沉水如云影。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