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岑参》原文与赏析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原作二首,这篇是第二首。梁园,西汉时梁孝王刘武所建造的园林。园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梁孝王好客,经常请文人司马相如、枚乘等在梁园聚会。这里是借用古事。
梁园,原是繁华鼎盛之地,杜甫寄李十二白诗:“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李白赠王判官诗:“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过去枚乘、江淹都写过梁王兔园赋,极赞梁园的宫苑豪华。如今正当春日,可是见到的却是日暮乱飞鸦,极目望去,也只是“萧条三两家”。“日暮”,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气氛。在夕阳余晖之中,三两人家,更觉荒凉,群鸦乱飞,益见悲凄。诗人将这荒凉的景色置于“梁园”之内,也就不必着力地表现了这里已由盛变衰的沧桑变化。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以拟人手法,说庭中的树还一如既往在那里喷芳吐艳,可是它哪里知道已是“人去尽”。诗的前部已写出了梁园的今昔变化,这儿将正意反说,新颖奇警。花,本是鲜嫩可爱,娇美娱人的,如今已无繁花似锦之象,而成老树孤花之景,使人由景生情, 由景悟理。
这首诗意在吊古,却也很自然地言理:自然界按其规律,有节奏地无休止地运行着,而人事盛衰荣枯却是无常的。昔日梁孝王刘武的荣华富贵已如梦样地破灭了,宫观倾圮,珍禽飞散,奇花无存,再没有了文人学士的欢宴,歌儿舞女的笑语,只剩下了乱鸦聒噪,荒村茅舍。江河不废,人生易谢,这一发人深省的阿题,诗人以景观的变化,作了形象化的说明。诗人原无意于说理,而读者却极自然地从所写悟及事理,顿觉诗中不仅景象如置眉睫,感情如同己出,且事理表现得隐而可见,露而不明,咀嚼出浓郁的诗味。
-
《蜃楼志》,又称《蜃楼志全传》,庾岭劳人著。全书二十四卷,二十四回。约成书于清嘉庆初年。主要版本有嘉庆九年(1804)新镌本,嘉庆十二年 (1807) 新镌本,咸丰八年 (1858) 新镌本。 《蜃楼
-
吾人立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作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学》便是。依此作去,岂有差失。从古聪明睿智圣贤豪杰,只于此见得透,下手早,所以其人千古万古不可磨灭。闻此言不信,便
-
今年中秋,繼父回他儿子家过节,我将母亲接到了我家。搬进新房后,这是母亲第一次来我家。九十二岁高龄的母亲从车上下来,走了不足二百米的
-
大臣自警。认为当表里如一,仪表可法,执法谨慎,说话小心,独处不愧,对人有礼,着重自己修养。其中对今政不满,也有所揭露,对小子尤多斥责,指出不听善言,就有亡国之忧。 抑抑威仪,(一) 态度谨谨慎慎, 维
-
《躬履艰难而节乃见。》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莫若以节俭为富庶之本。》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
-
【原题】:同谊夫国才饯季然于普门院取壁间五字诗各探一句为韵赋五诗某得共饮碧苔畔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的美丽,映照在大地上,充满了无限的魅力。然而,它也暗示着黄昏的临近,时间的流逝。这句诗启示我们珍惜每一刻,倘若把握不住时光,将来只有遗憾。
-
舟小回仍数,楼危凭亦频。燕来从及社,蝶舞太侵晨。绛雪除烦后,霜梅取味新。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