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上邪
无名氏
【原文】
上邪[1]!
我欲与君相知[2],
长命无绝衰[3]。
山无陵,江水为竭[4];
冬雷震震,夏雨雪[5]。
天地合,乃[6]敢与君绝!
【注释】
[1]上邪(yé):汉时俗语,犹言“天啊”,意思是指天为誓。
[2]相知:相亲相爱。
[3]无绝衰:指与心上人相知相爱的情意永远不会断绝。
[4]陵:大土山。竭:干涸。
[5]震震:形容雷声。雨雪:降雪。
[6]震震:形容雷声。雨雪:降雪。
【作者】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鼓吹曲辞,又称为短箫铙歌。有人认为是“杂曲”的异称,其中一部分是一种军营中行用的乐曲。它使用一些由北方羌胡等少数民族传入的乐器演奏,富有塞外音乐的特点。有的采用民间闾里的歌谣,另有一些是文人的制作,内容较为庞杂,主要流行于汉至唐代。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有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赏析】
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情歌,就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全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设想了三组五件奇特的自然变异现象,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河巨变——“山无陵,江水为竭”;四季颠倒——“冬雷震震,夏雨雪”;世界消失——“天地合”。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都是根本不可能发生之事。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排除了。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奇,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致使千载之下,这位姑娘的神情相貌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令人如身临其境。
汉乐府以质朴见长,直抒胸臆,这首诗的主人公以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的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堪称“短章之神品”。
清人张玉谷在古诗赏析·卷五中评价此诗时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
-
《梧桐雨》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元·白朴杂剧《
-
次韵梨花 北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1)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
-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起句的“头上红冠
-
许冬林·怎生不见那个人许冬林太阳还躺在枝头的鸟巢旁,他就来了。他想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找到她,跟她说上那句话。磨磨蹭蹭的,院外有个人
-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豕灰)。
-
白衣港近千人,只有一个剃头匠,叫海生爷爷,当年四十来岁,身材瘦高,西式头,瓜子脸,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平时
-
黄叶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苍江无万牛。
-
赵瓯北长洪北江二十年。赵尝戏谓洪曰:“他日当为吾作墓志。”洪曰:“如此则先生当早逝,待吾下笔。”赵笑曰:“迟余死,正以延君寿,反相促耶?” ○清·倪鸿《桐阴清话》卷一 [述要] 赵翼(号瓯北)比洪亮吉
-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出处】唐李白《 妾薄命 》。 【意思】娇宠到极点,恩爱也就停歇了,武帝对她的情意渐渐停歇淡
-
伟大的长城! 这工程,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凡是世界上稍有知识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的罢。 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