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寒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巴东寒食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
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题解该诗写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80年),此时作者初涉官场,仅任巴东县令。巴东即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简析这首诗描述自己在寒食节所看到的巴东景象和内心情感。前四句写景,通过春雨绵绵,楚江茫茫,夕阳残照,鸟鸣花丛几个典型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既是巴东自然景物的写照,也是此时作者心情的烘托。后四句抒发官职卑微、壮志难酬的惆怅,也表达了他不改初心,济世救民的远大志向。果然他从巴东县令起步,后来两度拜相,政绩名声甚佳。
-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绝妙诗词。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秋天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形容词、对仗、排比等,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追溯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感情与表达。作者以阳光照耀下的一片金黄色的景象开篇,形容秋天的美丽。接着,通过描写秋天的风景,如金黄的竹、红枫、碧玉等,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样性。并将其与人们对秋天的思绪相融合,既凝练了意境,又表达了人们对秋天的热爱。 这首诗词语言简练,情感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美
-
乡下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到乡下去了,我想我能够说出这一句话至少说明我对乡下还是有一分怀恋有一分想念的,这是真的。我老是觉得乡下那
-
【原题】:从少保公视师福建抵严宴眺北高峰同茅大夫沈嘉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三首关于风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三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三首,要三首描写景色的古诗。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
-
李商隐《题小柏》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物言志,借小柏写
-
作者: 张如法
-
晓景丽未热,晨飚鲜且凉。池幽绿蘋合,霜洁白莲香。深扫竹间径,静拂松下床。玉柄鹤翎扇,银罂云母浆。屏除无俗物,瞻望唯清光。何人拟相访,嬴女从萧郎。
-
【注释】:落叶是王沂孙在这首《 水龙吟 》中所吟咏的主题。红染吴江枫、空谷佳人、二月残花、秋日斜照和冷枝醉舞。通过这种境界的创造,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有“诗仙”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寂寞的玉容流满晶莹的泪水,就象盛开的梨花沐浴着春雨。 【译注】杨贵妃美丽的脸上神情寂 寞,泪水纵横,就像一枝春天的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