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秦观》原文与赏析
这是又一种回文诗,从圆环的右上角读起,每句重迭前句三至四字,形成一首七绝: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诗写诗人喝了一点酒,略有醉意,便跨马去赏花,酒力渐退,时间已近黄昏,诗人便策马悠然归去。
这首诗的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少胜多,十四个字起到了二十八个字的作用,篇幅减省了一半。但依然平仄调协,粘对合律,韵脚和谐,严格遵守七绝的格律: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醒”字平、上两读,此处读平声。这是一首平起平收式的七绝,除第一句一、三两字在可平可仄范围内略作通变外,其余均严格合律。既要回环往复,又能严格合律,这是极不容易的。(第一句如不作通变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的第二个突出的特点是句句采用顶真格,后句跟前句重复三至四字,但字重意不重,这是由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首诗朗读时的四三节奏,使前后句因朗读时节奏上一字之差而构成不同的组合:“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例如第一句中“去”字是缀在“归”字后边构成“归去”这个动词,而“去”字到了第二句中,则放在“马”字前边构成“去马”这一偏正结构的名词。随着这种构词组合的变化,它的意思也完全不同了。余句可以类推。
由于句句采用顶真格,便形成了这首诗的第三个特点,即回环往复,“继继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读起来和谐悦耳,婉转流畅,给人以很强的美感。
-
高适《塞上曲》 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古诗词40首百度,内容包括中学生必背古诗40首,高中新课标必备古诗词40首有什么,高中新课标必备古诗词40首有什么。关雎 蒹葭 汉乐府 长歌行 李延年 观沧海 龟虽寿 嵩里行 短歌行 七步诗 迢迢牵牛星 涉江采芙蓉 饮酒归园田居 读山海经 寄王琳 玉阶
-
作者: 顾志华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清纪昀等
-
明·李流芳2去胥门九里3,有村曰横塘,山夷水旷4,溪桥映带村落间,颇不乏致。予每过此
-
【名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注释与译文]四更时分,山头吐出了一轮明月;夜色将尽,在水光映照下楼台显得格外明亮。诗句扣
-
古文观止·明文·宋濂·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
-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
-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
-
【原题】:腊中会桂堂太守劝客满觞尝日怕渡野塘寒酒罢且归又日月挂竹梢明爱此二语借为两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