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逖《夜到润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孙逖
夜到润州
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
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
城郭传金柝,闾阎闭绿洲。
客行凡几夜,新月再如钩。
作者简介孙逖(695—761年),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玄宗开元(713—742年)中三擅甲科,后迁中书舍人,终太子詹事。
题解隋朝始置润州,以州东有润浦得名,治所在延陵,唐代改名丹徒(今称镇江)。润州辖境包括今江苏的镇江、丹阳、句容、金坛等地。
简析该诗纯粹写景,时间是在秋夜舟行抵达丹阳之际。天高气爽,江城一派祥和,作者也心情平静。全诗声韵嘹亮,当对仗处工整谨严。
-
《长相思 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释】 ①“空阶”句:用温庭筠《更漏子》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
池榭堪临泛,翛然散郁陶。步因驱鹤缓,吟为听蝉高。林密添新竹,枝低缒晚桃。酒醅晴易熟,药圃夏频薅。老是班行旧,闲为乡里豪。经过更何处,风景属吾曹。
-
《牡丹·牡丹四首(选一)》咏牡丹诗鉴赏 薛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天离别的诗句,内容包括描绘“雨中离别”的诗句?,描写雨天离别的诗句?,雨天离别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
-
中俄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的一系列以割让土地为主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瑷珲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割占中国领土
-
北朝乐府门前一株枣, 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 那得孙儿抱。这首民歌的内容很明白:
-
这首诗从入夜写到天明开船,层次分明,景物描写亦精当生动,结尾用“觉汝贤”三字即写尽对王十二判官的无限留恋之情,寓意高远,含蓄隽永。 首联写石濑,写月色,写得是那样明秀。用“娟娟”二字,便把映照在山石间湍急水流上的月色的明净的美,全点
-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作品赏析【注释】: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
-
常德就是武陵,陶潜的《续搜神记》上《桃花源记》说的渔人老家,应当摆在这个地方。德山在对河下游,离城市二十余里,可说是当地唯一的山。汽车也许停德山站,也许停县城对河另一站。汽车不必过河,车上人却不妨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