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北宋)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是北宋年间钱塘(今杭州市)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其父沈周(公元978—1051),字望之,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母许氏出身于苏州一个注重武略的书香门第,为北宋著名军事战略家许洞的幼妹,知书达理,通晓文墨,对沈括的一生和事业都有重大影响。沈括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宦游四方,见识各地人情物理,大大开阔了眼界。沈父去世后,沈括于至和元年(1054)以父荫授海州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此后十多年辗转四方,担任地方低级官吏。虽然职位低微,事务繁杂,但沈括兢兢业业,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政绩。治平三年(1066),沈括入京城任馆阁校勘,编校昭文馆书籍,删定三司条例。因官职清闲,所以沈括有较充裕的时间深入研究天文和历算,为日后从事历算仪象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沈括晚年居住在润州(今镇江)的梦溪园,专门从事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像活字印刷、磁针装置四法、水法炼钢等重要成果。可以说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对中国古代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弊害等社会历史现象均有较翔实记载,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
入选教材作品
1。〈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上册)
2。活板(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
-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重阳节古诗词100首,内容包括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九九重阳节古诗词大全,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
-
司马子长十二诸侯年表序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
-
苏洵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 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
-
《先秦散文·战国策·陈轸说昭阳勿攻齐(齐策一)》原文鉴赏
-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1],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2]。 [题解] 横塘,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
《前出师表》蕴涵着诸葛亮赤忱报国之心和雄图大略,条理清晰,言辞恭谨恳挚,有智,有情,有义,感人之至。
-
苏格兰盖尔语诗歌 苏格兰盖尔语诗歌与爱尔兰盖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