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庙同形异音异义联》原文与赏析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城东望夫石村,有一座孟姜女庙,又名贞女祠。相传此庙始建于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重修。此联书于庙门。现在为醒目起见,加了标点。如不加标点,应写成: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下联各十个字,倒有七个字字形完全一样。猛然一看,确实颇为费解;仔细一想,忽然有所领悟。原来此联主要是巧妙地运用了“朝”“长”这两个字的异音异义。
“朝”一读chao,在对联中通“潮”,指海水因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涨潮”;一读zhao,早晨,引申为早。“长”一读chang,在对联中指时间,通常常、经常;一读zhang,在对联中指生长、长出来。
据此,这副对联应读成:
海水朝(chao ),朝(zhao)朝(zhao)朝(chao),朝(zhao)朝(chao)朝(zhao)落;浮云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消。
上联是说,在孟姜女庙可以看到海水涨潮的壮阔景象,天天早晨都涨潮,海潮是有规律的,早涨便早落。下联是说,在孟姜女庙还可以看到天上浮云生长变幻的奇丽景象,云彩常常增长变化,云彩是变幻不定的,经常增长又经常消失。由此可见,这副对联利用汉字的同形异音异义,组织得很巧妙,形式上比较怪异,而内容上非常切合当地景色特征。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此联是套来的,这种形式的真正创造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十朋(1112—1171),他曾为浙江温州市北江心屿上的江心寺创作一副对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是说,早霞象臣子朝见帝王那样早上来上朝朝见,天天早上都朝见,上朝早散得也早;下联是说,潮水常涨,常常上涨,它是有规律的,常常上涨又常常消失(指落潮)。应当说,王十朋此联写得更出色。因为一是用词更贴切,用早朝来比喻江心寺上空云彩的来去非常生动传神,而以生长、消歇来形容海水的涨落也更为贴切。二是它比孟姜女庙门联还多用了一个同形字。
-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
-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
三辰明润琁玑运,四气均调玉烛光。共喜新年献椒酒,惟将万寿祝君不。
-
2017年12月14日,360百科余光中的页面,呈黑白两色,送诗人远行。在百科的条目里有两条记载与屈原故里有关:2010年6月,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
-
《菊花·忆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陆龟蒙稚子书传
-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感至竟何
-
该词所描写的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的风土人情。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情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的生活,
-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希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作品赏析【朱注】观首二句,乃夔州作无疑。黄鹤疑松州被围,谓广德二年
-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本是刘备的谋士,后曹操设计,使他归附了曹营。但他从此对政事一言不发,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比喻沉默不语。典出《三国演义》。 徐庶,字元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本名福。少时好学
-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校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量力私自省,所得已非少。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若无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