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忆白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忆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陆龟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通常所说的菊花,是一种宿根花卉,开的都是黄花。因此,在古代诗文中,黄花便成了菊花的代称。但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这首忆白菊,歌咏的则是另外一种菊花。这种菊花叫翠菊,又名江西腊,小兰菊,属一年生的菊科草花。这种花有红、浅红、白、蓝、紫等色。白菊当然就是开白花的了。一般的说,开白花的翠菊是需要人工培养的。
古往今来,从爱国诗人屈原开始,歌咏菊花的诗文便不胜枚举。但是,歌咏白菊的却为数不多。唐代诗人许裳曾经说过:“人间稀有此,自古乃无诗”。事实的确如此,直到现在歌咏白菊的诗歌也是不多的。然而陆龟蒙却不止一次的歌颂白菊。在他的诗卷中,除了上引的这首外,还有重忆白菊、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两首。
在忆白菊中,诗人用朴素无华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对白菊的深切惜爱之情。诗的大意是:孩子来信告诉我,家中的白菊盛开了,可是我正在忙于秋收,没法回家观赏。这时我仿佛又置身在自家的庭院之中,但见盛开在窗外的白菊花与月光交相辉映,一片清白。透过薄薄的窗纱,不知有多少香气透了过来,使我沉浸在浓郁的花香之中。”诗中前两句是实写,写出了“忆白菊”的时间背景,后两句是虚写,是作者对白菊的回忆。正是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对白菊颜色与香气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白菊的爱惜之情。
诗中的“西成”,是指秋收。书 ·尧典:“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孔颖达疏注:“秋位在西,于时万物成熟。”汉书 ·王莽传有句云:“予之西巡,必躬载铚,每县则获,以助西成。”杜甫南池诗:“高田失西成,此物颇丰熟”。白居易秋游原上诗:“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陆龟蒙在题为彼农的诗中,也曾用过“西成”这个词,他说:“去年西成,野有遗穗,今夏南亩,旱气赤地。”据史书记载,陆龟蒙在松江甫里(即今江苏省吴江县)隐居期间,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他是经常深入田间劳动的。诗中的“西成相滞未容回”恰可反映出这一点。
陆龟蒙,生逢乱世,洁身自好,他对白色的花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在他的诗卷中,除了歌咏过白菊外,还歌咏过“白莲”、“白芙蓉”,也许正是这些白花,寄托着陆龟蒙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
-
本文悲惨凄切,却又吞吐不尽,其实是苏辙有意而为之。须知苏轼此次获罪,除了其与当朝力主改革的大臣道不相合,所以遭受攻击外,最直接的原因即是他在京城时连续上《上神宗皇帝书》和《再上神宗皇帝书》,集中对新法进行了大肆批评,在当时造成了很大影响。
-
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八珍与五鼎,无复心思量。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绕庭行数匝,却上檐下床。箕踞拥裘坐,半身在日旸。可怜饱暖味,谁肯来同尝?是岁大和
-
公无渡河李白【原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1]。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2]。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3]。其害
-
古文观止·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
-
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诞生的一个俱乐部式的、“反传统小说”流派。 新小说派的产生与两次大战后法国人的精神危机及各种哲学思潮有很大关系。
-
芣苢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论题解析 [解题]博学(erudition),即广泛地学习,也可指学识渊博。博学者知识丰富,胸襟远大,思路开阔,能成就大业。博学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钻研。 [析题]什么是博学?博学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
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表面上看,全篇既没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有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绘,似乎是平平淡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全诗结构
-
君归一水遥,魂断木兰桡。赖有南轩竹,清风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