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
秣陵怀古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年),纳兰为姓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属满洲正黄旗,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进二等。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有通志堂集传世,纳兰词尤为知名。
题解秣陵,南京古称。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首置秣陵郡。
简析作者通过对故都南京一片寂寥冷落,北京明代十三陵遗址也一派肃杀寂寞的描绘,揭示王朝兴亡更替不可避免,劝勉那些沉溺在前朝情结之中的人,不必为已成过去的事物嗟叹不已。此诗立意深远,颇有“劝君莫奏前朝曲”之意。
-
龙图公案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金阊种树堂刊本《龙图公案》正文书影 清嘉庆七年(1802)刊本《龙图公案》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又名《龙图神断公案》、《包公奇案》、《包公案》、《包公七
-
【原文】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鉴赏】 诗题一作《习射放鹰》,熙宁八年(1075)作于
-
【题 解】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李白①永王正月东出师②,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③。⊙【注释】①李白:见《上李邕》
-
为熊所啮喻 【原文】 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1],爪坏身体。困急出林,还至伴边。父见其子身体伤坏,怪问之言:“汝
-
郭沫若讲到郭沫若,笼统说法是文学家,也有人说他是考古学家、政治家……像郭沫若这样的人,很难简明定义。那个时代的人一身经历,也都不安
-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
【注释】:汪莘是一位治学作词严肃的学者。少年时在黄山读书黄山,研究《易经》、《老子》诸书;中年后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他的这首小词,义兼比兴,寄托着无限感想,真可谓感触万端,伤心人有话无处诉说。也许,其中有不少难以言说的事情,在现代,已无
-
屠苏醴酒盈金斝,郁垒神符卫紫关。三境上真垂介福,绵绵洪算等南山。
-
散文·张岱文《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明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